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经济学院2019年第二十四次学术讲座 僵尸企业对就业的挤出效应——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9-05-17 11:13:51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苏乐)2019年5月13日下午15:00,经济学院第二十四次学术讲座在106教室如期举行,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高等研究院的王玉琴老师作了题为《僵尸企业对就业的挤出效应——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的精彩报告。本次讲座由金融学系欧阳红兵教授主持,经济学院众多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王老师的报告包括研究背景、研究问题、潜在难点、实证分析、相关结论以及文章最新进展等内容。

报告第一部分,王老师指出该文章的思路来源于其2016年对家庭流动性和企业杠杆关系的相关研究工作。从需求层面,家庭债务会对企业杠杆率和经营产生影响,反过来,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会决定家庭中的个体能否就业并获得工作报酬,进而影响家庭的杠杆率。从实际数据来看,截止至2018年11月,我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从业人员指数连续低于50%的荣枯线,整体劳动力需求长期处于低迷的增长趋势。短期内劳动力需求的下降是由周期性或外部性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的,但长期的劳动力需求低迷可能更多的涉及到宏观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同时,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工业企业中的僵尸企业份额自2007年以来均停止下降,上市公司中僵尸企业的债务份额自2009年以来也快速增加,造成大量的资源沉淀。那么企业的行为与个体就业之间是否存在潜在关系呢?

报告第二部分,王老师简要概括了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研究逻辑。第一,如何理解僵尸企业占据信贷资源,是信贷冲击还是资源错配?第二,僵尸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可能是僵尸企业过度占据金融资源导致的个体失业概率上升和向僵尸企业“输血”导致的个体失业概率下降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三,僵尸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机制包含两个层面。从TFP来看,僵尸企业的TFP较低,一方面导致其变成僵尸企业,另一方面导致其就业需求降低;从市场化发展程度来看,信贷资源一定的情况下,企业无法从其他渠道获得金融资源来平滑信贷冲击,从而对整个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省级僵尸企业占据资源比例和失业率的散点图也表明,二者之间的正向关系较为明显。但本文也存在一些研究难点,如能否将僵尸企业占据信贷资源看作信贷冲击、如何区分信贷冲击与区域异质性冲击或者整体冲击、采用企业数据还是家庭数据、变量间的相互作用等等。

报告第三部分,王老师详细介绍了本文的实证分析思路及结果。王老师首先指出,本文选取的僵尸企业满足杠杆率高于50%、负债规模较上年增长、企业获得的银行利息补贴小于理论最小利息净支出等三个条件。数据选取方面,王老师介绍到,本文同时采用了企业数据和个体数据,并通过家庭居住省份信息将两类数据匹配,这是本文区别于以往文献的一点。在实证分析部分,除了基准回归,王老师还进一步从僵尸企业所属地区、僵尸企业的所有权性质、僵尸企业所属市场的发展程度三个角度探究了结果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分地区来看,僵尸企业在中部和东北地区对就业的影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而在东部地区此影响不显著;分性质来看,国有僵尸企业TFP增速较低且多为资本密集型,因此对国有僵尸企业“输血”反而挤出了其他健康企业的资源可获得性,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挤出效应,民营僵尸企业更多的是劳动密集型,对其“输血”能够维持其运营,起到稳定劳动力市场的作用;从市场发展程度角度来看,发展程度越低的市场,僵尸企业对就业的挤出效应越显著。为处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采用t-1年各省国有企业份额与全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的乘积作为工具变量,回归结果依然支持本文的结论,因此,王老师认为,相关处置僵尸企业或稳定劳动力市场的政策应该“因地制宜”、“因企施策”,而非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措施。最后,王老师简要介绍了本文当前的工作进展,主要包括代表性样本的选取、剔除影响僵尸企业的区域性因素等相关工作。

报告结束后,在场老师和同学就模型构建、数据处理等问题与王老师展开讨论。叶巾祁老师提出,居民的收入会影响其购买力,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是否应该将收入也作为最终的效果而非作为控制变量,另外,应该将一个地区的老龄化程度也纳入该模型的变量中,因为人口结构也会影响该地区的劳动供给;也有老师指出,在僵尸企业的数据筛选时,是否考虑了异常值,如巨额罚款对中兴的影响等,在研究僵尸企业的地区异质性时,部分企业的业务不仅仅限于某一个地区,这是否会给实证结果带来偏误等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