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经济学院2019年第十五次学术讲座:Listing Effect versus Privatization Effect: Evidence from China’s Share Issue Privatization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9-04-23 14:55:12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刘丽华)4月22日(周一)上午10点,经济学院第十五次讲座在106教室顺利举行,来自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孙谦教授为大家做了题为《Listing Effect versus Privatization Effect: Evidence from China’s Share Issue Privatization》的精彩报告。本次讲座由经济学院欧阳红兵教授主持,吸引了数位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参与。

孙谦教授首先介绍了与主题直接相关的几方面文献。第一方面的文献表明我国国有企业通过上市完成民营化(SIP)之后,企业的盈利能力会下降(如:Sun and Tong, 2003; Jiang, Yue and Zhao, 2009)。相反,另一方面的文献指出在其他国家,企业进行私有化之后业绩得到了提升(如:Megginson and Netter,2001; Megginson, 2017b)。孙教授进一步指出其他文献表明,当国有企业在没有上市的情况下进行民营化,会带来正向的结果(如:Gan, Guo and Xu,2018)。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上市带来的负面效应会随着代理问题和盈余管理问题的存在而被加剧(如:Teoh, Welch and Wong, 1998)

接着,孙谦教授抛出了两个主要的研究问题:一是为什么国有企业通过上市完成民营化(SIP)没有提高企业的业绩?二是如何区分纯粹的民营化效应和上市效应?接着,孙教授介绍了如何利用实证检验来回答这两个研究问题,他指出,文章中的主要实证分析过程如下:1)检验在国有企业通过上市完成民营化时,是否存在负面的效应;2)在非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民营化(PSOE)过程中是否存在正向的民营化效应;3)与非上市的国有控股民营化企业(PSOEfirms)和非上市的民营企业(UPOfirms)相比,国有企业通过上市完成民营化的公司(SIP firms)和民营上市公司(POfirms)是否存在负面的上市效应;4)上市的负面效应是否与盈余管理和严重的代理问题有关;5)对国有企业通过上市完成民营化的民营化和上市效应进行分离。在实证分析部分,孙谦教授分别介绍了单变量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

最后,孙教授指出了文章的主要结论,即:通过双重差分方法,研究表明上市效应是负向的,但是民营化的效应是正向的,文章利用4701个国有企业民营化的非上市公司和匹配的4701个国有企业的样本,发现民营化过程的确能够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文章还进一步发现,在上市前的盈余管理和上市后的关联交易至少能够部分解释上市的负面效应。

讲座最后,经济学院欧阳红兵教授和在场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就文章的研究问题和中国的一些制度背景与孙谦教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