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首届中国发展经济学学者论坛平行论坛(五)第一场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8-12-09 21:23:47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苏乐)首届中国发展经济学学者论坛平行论坛五第一场于12月8日下午16:00-18:10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105会议室举行。本次讨论由武汉大学叶初升教授主持,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的四位老师同学分别进行了精彩的论文报告。

第一位报告者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孔东民老师,孔老师此次报告的论文题目是《高铁开通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基于人力资本流动视角》。孔老师首先介绍了高铁的开通与薪酬差距之间的联系,直觉上,高铁开通后,地区间的人力资本流动将对相关城市中员工的供给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企业内部的薪酬结构。虽然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但鲜有学者探讨了高铁开通如何在微观层面影响企业薪酬结构。基于此,文章从人力资本流动的视角,引入高铁开通这一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查分模型,研究发现:(1)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且这一影响对小城市企业更显著;(2)利用安慰剂检验和“最小路径树”方法构建工具变量处理内生问题后,结论仍然成立;(3)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带来的人力资本流动是引起企业内薪酬差距变化的重要机制。即高铁开通能促使低技能劳动力流入小城市,而发明者流出小城市,从而重塑小城市的人力资本结构,进而影响薪酬差距;(4)横截面分析表明:高铁开通对薪酬差距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集中度较高行业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报告完毕后,浙江大学的张小茜老师对报告进行了评价(1)由于金融行业的薪酬差距往往更大,故是否考虑将金融企业包含在内;(2)关于文中大小城市的度量是以GDP为标准,应该将面积、人口等也考虑在内。主持人叶初升教授指出,应该考虑从时间成本的角度来衡量两者的关系,因为高铁的开通很大程度上是缩短了往返的时间,其次,叶老师指出,将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纳入考虑范围内可能更具有意义。

第二位报告者是上海财经大学的盖庆恩老师,他此次回报的论文是《测量中国劳动力市场扭曲》。盖老师指出,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尤其是跨区域的空间配置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之一,但是户籍制度的约束使得中国劳动力的空间配置受到了阻碍,从而造成了较大的效率损失。文章假设劳动力在人口学特征方面存在差异,劳动力的不可观测的能力服从Frechet分布,以此来刻画劳动力的就业选择,使用2005年1%人口调查数据估计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扭曲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劳动力的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在各行业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农业部门劳动质量最差,科学研究部门最高;(2)劳动力市场扭曲在各行业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存在于非农部门,其中建筑业和采矿业的劳动力扭曲最高;(3)从工作地和户籍所在地角度,劳动力市场扭曲在各省份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最后,盖老师对本文研究的不足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报告完毕后,武汉大学廖俊敏博士对盖老师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从动机、模型测量和结果三个方面对盖老师的文章进行了总括。

第三位报告者是上海财经大学的胡雯博士,她汇报的论文题目是《密度、距离与农民工工资:溢价还是折价》。胡博士介绍了本文回答的一个主要问题:大城市的密度、距离带来的是工资溢价还是工资折价。基于“成本——收益”约束构建农民工迁移的效用大化模型,从理论和实证检验了农民工迁入大城市工资溢价的存在性和异质性,并运用代理变量、工具变量克服了内生性和选择偏差,研究表明:(1)仅考察个体特征时,农民工迁移到密度高、距离远的大城市,工资溢价水平更高;(2)扣除城市就业的迁移成本,经济密度带来的溢价因远距离迁移太高的生活成本所抵消;(3)农民工的异质性会放大嵌入城市的溢价、折价效应,密度和距离共同拉大农民工城市间的工资差距。

报告完毕后,华中科技大学孔东民老师对报告提出本文没有体现关于密度、距离和市场分割之间关系的相关设计,另外要突出本文的贡献,在实证部分加入关于市场分割问题的检验,最后孔老师指出文中工具变量的可靠性不是取决于检验结果的显著性,而是在于能否从逻辑上说服别人。

最后一位报告者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生李磊,他报告了题为《人力资本溢出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基于消费外部性的视角》的论文。李博士指出,在“人口红利”消失,贸易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当下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转型升级的阵痛,然而对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的探讨还比较有限。文章构建了包含制造业和服务业两部门理论模型,从理论上说明了人力资本消费外部性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接着用省级层面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高技能劳动力占比增加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溢出效应,得出以下结论:(1)高技能劳动力供给增加通过消费外部性渠道促进了服务业发展,进而在就业替代效应作用下倒逼制造业转型升级;(2)高技能劳动力供给的增加也有可能直接推动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助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但基于省-行业数据的检验并未发现这一机制。

报告完毕后,上海财经大学盖庆恩老师首先对现有主流的刻画结构转型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对本文用到的方法进行了评价;其次盖老师对人力资本消费外部性的含义提出质疑,他指出,本文谈到的人力资本消费的外部性在国内鲜有出现,目前更多的文献关注的是人力资本的生产端而不是消费端。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