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首届中国发展经济学学者论坛平行论坛(三)第二场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8-12-09 21:10:53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罗梦兰)首届中国发展经济学学者论坛平行论坛(三)第二场于12月9日上午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407会议室举行,来自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五位老师和同学分别进行了精彩的论文汇报。本次分论坛的主持人由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方齐云教授担任。

第一个报告人是武汉大学的廖俊敏老师,他参加年会的论文题目是“劳动力市场扭曲与中国产业结构变迁”。文章基于Hsieh和Klenow(2009)关于资源错配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一个包含劳动力市场制度性扭曲的产业结构变迁量化模型,并通过现实工资数据去校准了代表制度性扭曲的变量,可以较好地拟合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现实数据。同时文章中的反事实检验也表明,劳动力市场扭曲因素不仅是理解我国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经济非农化和人口非农化分化问题的关键,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也会带来显著的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和社会福利改进。

点评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魏福成老师首先肯定了文章的几个亮点:(1)考虑了产业结构变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引入了劳动力市场扭曲的制度性变量;(2)文章使用多种方法,既有理论模型,又有参数检验、数值模拟和反事实检验,既丰富又简洁,机制和逻辑都很清晰;(3)既完整的刻画了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库兹涅茨事实”,又给出了我国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经济非农化和人口非农化的分化问题。(4)构造了反事实检验,较好的分析了消除劳动力市场流动的制度性扭曲对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和经济福利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关于农业劳动力占比数据口径、第二产业工资是否为最高以及农业资本弹性设定过高等问题。

第二个报告人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魏福成老师,他参加年会的论文题目是“信息不对成情况下国家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文章基于新政治经济学视角及在位者对政策水平是单峰偏好的情况下,构建了一个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在位者在政治竞争中获胜概率的类型存在信息不对称时,在位者投资国家能力的决定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在位统治者可能通过对国家能力水平的选择或投资,向民众发送其类型的信号,从而改变民众的政治行为,最终改变政治均衡及国家能力水平;(2)国家能力存在历史路径依赖,初始国家能力越高的国家,统治者越有动力提高国家能力水平;(3)政治冲突的成本越高、统治者事后对国家能力的偏好越强,国家能力水平越高;(4)统治者在冲突中获胜的概率、冲突后的惩罚力度、国家能力建设的成本函数性质等因素,均会影响国家能力水平。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具有较高获胜概率的统治者,可能对国家能力进行过度投资,即国家能力水平大于实施的政策水平。这一新颖的发现具有丰富的含义,并意味着已有文献关于国家能力的测度,可能是不合理的或错误的。最后是相关改革建议与未来研究方向。

点评专家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余靖雯老师肯定了文章的亮点:较高获胜概率的统治者,可能进行过度投资,国家能力水平大于实施的政策水平。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1)现实中什么问题需要这么来研究,现实意义如何,解决了什么待解决的问题;(2)模型的假设在现实当中的依据是什么,是否为普遍现象,模型的假设和现实是够接近。

第三个报告人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余靖雯老师,她参加年会的论文题目是“退休年龄、隔代抚养与经济增长”。文章通过实证发现中国家庭隔代抚养提高了家庭生育率、降低了女性劳动供给,这意味着延迟退休年龄可能通过家庭隔代抚养渠道影响劳动力供给。为此,本文在内生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了家庭隔代抚养文化,发现有家庭隔代抚养文化的经济中劳动力数量增长更快,劳动力质量增长更慢。延迟退休年龄后,家庭隔代抚养程度和年轻人劳动供给下降。劳动力数量增长速度的变化方向取决于生育成本的家庭隔代抚养弹性。如果生育成本的家庭隔代抚养弹性较高,那么劳动力数量增长速度将降低,反之亦然。劳动力质量增长速度的变化方向取决于生育时间成本。延迟退休年龄提高了年轻人的生育时间成本,劳动力质量增长速度将提高。

点评专家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徐朝阳老师肯定了文章从研究隔代抚养文化对出生率的影响,是个比较新颖的研究视角。文章的主要设定都比较合理、隔代抚养文化对于提高生育率是其核心机制,其背后直觉也相当清晰。同时提出建议:人口数量和质量替代关系,多用于讨论现代社会人口转型,此文讨论隔代抚养文化对人口数量和质量替代关系,其结论可能跟设定有关,建议有比较多的实证证据再来写模型。

第四个报告人是清华大学的吴文,他参加年会的论文题目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动态选择理论——对改革的内在经济逻辑的再思考”。文章修正并拓展了林毅夫、潘士远、刘明兴(2006)为新结构经济学模型化所搭建的理论框架,建立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动态选择理论,使得比较优势战略和赶超战略不再必然互相否定,而从赶超战略适时转向比较优势战略又称为一种最优路径选择,这为改革的发生提供了内生的演化逻辑。研究同时表明新结构经济学框架可兼容比较优势战略和赶超战略。作为理论的扩展应用,文章探究了中苏两国不同经济转型模式的内生原因,不同于思潮假说等以往研究中提出的外生于经济系统的因素;本文还利用该理论从模型上建立了中等收入陷阱与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的关系。

点评专家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李磊老师就文章中的论据、直接引用林毅夫(2006)一文结论,对模型环境说明不够等提出了问题,报告者随后与李磊老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第五个报告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翟乃森,他参加年会的论文题目是“土地财政、房价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文章将货币政策、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加入到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利用中国房地产市场以及宏观经济数据估计模型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中国房价波动的驱动因素以及于宏观经济数据估计模型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中国房价波动的驱动因素以及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传递机制。研究发现,偏好冲击、技术冲击、抵押率冲击对于房价波动的解释力不明显,货币政策冲击与土地供给冲击解释了大部分的房价波动,一方面,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行为提高了房价的波动性,通过房地产市场传递到宏观经济引起消费、产出的波动。最后,根据文章研究理论提出政策建议。

点评专家来自清华大学的吴文老师提出土地与货币之间的影响不是单纯的从货币到土地,而其实有可能是从土地到货币;在建模过程中存在“耐心家庭部门”,“耐心”是体现在贴现率上的,这个指标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区分“耐心”和“非耐心”的标准需要加以定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