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新结构经济学研讨会(一)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8-12-09 10:17:52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项君怡)11月24日下午,我院举办的新结构经济学研讨会(一)在经济学院402会议室举行,本分论坛由来自北京大学的副教授王勇主持。

首先,来自北京大学的副教授王勇报告了题为“Endowment Structure,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Industrrial Upgrading”的工作论文。王勇谈到,文章主要解释内生收入不平等和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与以往的文献不同,本文考察的是多产业、多要素的情况。文章发现基尼系数与劳动收入份额的负相关关系。他指出,给定收入分配,仅当资本劳动比率高于某一确定值时产业升级才会发生;在给定禀赋结构的情况下,产业升级和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当收入相对平等时,收入不平等有利于产业升级具体而言;当收入相对不平等时,收入不平等阻碍产业升级。进一步,王勇指出,企业会不会使用资本密集型技术来替代劳动密集型技术(产业升级)取决于两个条件:1、对于产业总需求2、资本和劳动相对价格。在讨论中,经济学院教授汪小勤提出,如果考虑土地是否应当规模报酬递减。王勇则回答为了简化模型,本文仅考虑制造业资本密集型生产和劳动密集型生产。

接着,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朱文博就“重点产业政策与企业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作了报告。朱文博谈到目前国内外关于产业政策的文献大多关注产业政策实施的宏观和中观效果,而本文不仅首次研究了重点产业政策对企业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影响,从管理层决策的角度构建了重点产业政策影响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理论框架,丰富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更影响因素的文献,且从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角度提供了中国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微观证据并考察了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决策的影响机理。文章利用2011-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首先,重点产业政策能够显著减小企业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概率;然后,重点产业政策能通过推进机制减小企业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概率,而约束机制在非国有企业中效果不显著,在国有企业中能显著减少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概率;最后,产业政策能够通过显著减少损失型的变更从而提升企业的价值。在讨论中,经济学院汪小勤老师指出文中的用词应当更加准确,经济学院博士生项君怡则提出建议作者尝试DID的方法来进行实证研究。北京大学副教授王勇首先肯定了本文的贡献,并认为产业政策的研究的确面临较多困难。

最后,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研究生Shufei Wang汇报了工作论文《Putt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 to Work within the Multi-Product Firm》。Shufei Wang谈到比较优势是塑造世界贸易流动的基本力量,每个国家都会出口其最具比较优势的产品,其中,多产品公司的出口控制着世界贸易流动且多产品公司的销售集中在几个核心产品上。进一步,文章介绍了比较优势与多产品企业相结合的新途径,一种理论上一致的产品水平比较优势指数以及将比较优势与多产品公司联系起来的三个基本事实。他指出,文章提出了一个具有可变标记和比较优势的简单模型,该模型描述了标记分布与销售分布、调整销售分布以应对冲击,以及MFA改革与汇率波动。进一步,本文从实证和理论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多产品企业中,比较优势在形成标记和销售分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随后的讨论中,北京大学副教授王勇、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和其他老师就文章的模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