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经济学院2018年第四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8-12-09 10:19:00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邹建文)2018年11月30日下午15点半,经济学院2018年第四十六次学术研讨会在经济学院405教室举行,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刘贯春做了题为“人力资本偏向金融部门如何影响实体经济增长?”的学术报告。

刘贯春首先指出,制度结构、人力资本配置扭曲是制约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两个影响渠道,一是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二是人力资本在不同部门间的配置。在对人力资本的研究方面,以往的研究忽略了人力资本配置,并且大多集中于政府部门,而忽略了人力资本在金融行业的配置。

有鉴于此,刘贯春构建了一个包含银行业和企业的两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理论模型指出,人力资本偏向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增长存在资本“挤入”效应和创新“挤出效应”,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同时,由于研发创新活动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本,资本“挤入”效应较弱而创新“挤出”效应较强,人力资本配置比例的最优阈值要低于实体经济增长的情形。

在理论模型推导得到的假说基础上,刘贯春基于2008年中国经济普查和2003-2015年271个地级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其中实体经济增长用第二产业的产值增长率来度量,人力资本配置用人均受教育程度之比来度量。回归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偏向金融部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确实存在倒U型关系。

考虑到反向因果的问题,刘贯春使用2008年以后的地级市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结果依然稳健。考虑到遗漏变量的问题,刘贯春使用反事实估计(排序检验)的做法,思路是这样的,如果遗漏变量问题不严重,那么把解释变量进行随机分布,得到的回归系数应该不显著。刘贯春让解释变量随机分布,进行1000次估计,得到的回归系数显著的比例低于1%,这表明,研究的遗漏变量问题不严重。

进一步地,刘贯春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区分了不同研发密集型的城市,区分了不同外部融资依赖型的城市。特别地,刘贯春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人力资本偏向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倒U型关系提供了微观证据,并证实人力资本配置到金融部门显著提升了企业获得银行信贷的规模。

反事实估计结果显示,一旦人力资本实现完全有效配置,将带来实体经济增长率约0.45%的提升,且贡献率随经济发展呈现放大效应。

刘贯春的报告引起了在场师生的热烈讨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师李安泰,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梁榜、李磊、邹建文、刘丽华、秦妮等与刘贯春就人力资本配置变量的侧算、研究结果的反向验证、数据的处理、模型的构建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最后,刘贯春与在场师生交流了他做研究的一点经验,刘贯春重点指出做研究是一个干中学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练习,不断地进步。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