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易幸)第九届全国经济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平行论坛(一)第4组论文研讨于6月17日下午14:30在经济学院405教室顺利举行。来自重庆理工大学的傅奥凌同学、华中科技大学的提俊琛同学、华南农业大学的陈宣妙同学、华中科技大学的郑冯忆同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的何则懿同学分别就其论文作了精彩汇报,本场点评嘉宾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孙雅老师和陈茜老师。
第一位报告人是来自重庆理工大学的傅奥凌,他的论文题目是《空气污染“浇灭”了夜间经济热情吗?》。夜间经济作为助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是否会被烙上“污染伤痛”的印记?基于以上问题,傅同学通过百度开放平台爬取的POI数据构造夜间经济发展水平,依次使用K-means聚类、OLS、2SLS和LWLR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夜间经济发展水平分化较明显,总体呈现南强北弱的特征;空气污染对夜间经济发展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并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空气污染对不同城市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南方城市的影响要大于北方城市,夜间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的影响要大于夜间经济发展一般的城市;数字经济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缓释作用,数字经济水平的发展可以缓解空气污染对夜间经济的负面影响。文章的实证结果表明空气污染可能进一步加剧夜间经济南北失衡的境况,并且要警惕空气质量恶化带来的夜间经济“滑坡”式下降。
报告完毕后,各位老师和同学们针对文章提出了一些问题。首先有同学认为文章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并提问作者如何进行具体识别。对此傅奥凌回答确实可能存在双向因果,虽然文章研究的夜间经济产业形态和空气污染没有直接关系,但间接地,在夜间出行时人们选择的主要出行方式例如打车,此时产生的汽车尾气会造成空气污染;另一方面,夜间经济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电量的消耗,进一步导致能源的消耗,而能源消耗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空气污染。识别上则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并采用“逆温”作为工具变量,它会直接导致空气污染但与夜间经济没有直接关联。随后,陈茜老师对文章理论机制及控制变量的选择提出疑问。对于本文的理论机制,傅奥凌解释道空气污染影响夜间经济的主要途径是影响暴力犯罪率;而在控制变量方面,傅奥凌认为与控制变量如“气温”等虽然可能也会影响夜间经济,但这一类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变量更大程度上会对“空气污染”这一核心变量产生影响,造成模型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第二位报告人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提俊琛,他的论文题目是《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对医疗利用以及医疗质量的影响》。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作为医疗改革攻坚战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在我国已开展四年有余,并且带来了不俗的成效。然而针对该项政策的研究相对匮乏。为了丰富带量采购的研究成果,这篇文章使用湖南省两座城市病案首页数据,研究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手术使用、费用和医疗质量的影响。他的文章发现冠脉支架降价后患者的需求增加,导致支架手术以及其配套手术使用量显著增加。政策虽然未能实现降费、控费的目的,但是却使更多有需求的患者享受到费用更低的支架手术。此外,作者还发现政策实施后,衡量医疗质量的一些指标产生显著改善。通过研究成果,提俊琛为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这项政策的效果提供了及时有效新证据,并以此为基础为政策实施提出了合理建议,为政府继续深化医疗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报告完毕后,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对这篇论文进行了讨论。首先,有同学提问集中带量采购这一政策正式实施之前是否公布了相关消息,导致部分病患特意等到降费之后再进行入院治疗。对此提俊琛解释,文章通过分析入院时间、入院人数等考量了从消息放出到政策正式落地之间的这段时间病患的入院情况,发现在此期间患者的就医情况没有发生显著变化。随后,陈茜老师提出两条建议:一是文章机制中提到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可以在实证数据及模型中有所体现;二是可以根据病患的医保情况进行异质性分析,因为不同的医保类型及病患情况,病患及医生的行为动机可能会有所不同。
第三位报告人是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陈宣妙,她的论文题目是《降雨会减少投资吗?——来自金融科技贷款平台的证据》。文章研究了降雨天气对个体投资的影响,利用来自金融科技贷款平台的大样本个体微观数据,陈宣妙发现投资者的每笔投资金额受到降雨天气的显著影响,即当日降雨量每增加1%,投资者在当日的每笔投资金额将会减少0.03%。用滞后一年的降雨量作为工具变量来控制内生问题,结果依旧可靠。另外,当投资者采用并配置较高资金比例于智能投顾时,由降雨引起的投资行为偏差能明显改善。作者还证明了情绪是天气影响投资者决策的潜在机制。此外,文章发现年龄较高、平台注册时间较短、种姓较高的投资者受天气影响更大。总体而言,文章的研究结果阐明了外部天气因素对金融科技贷款市场参与者投资的影响。
报告完毕后,两位老师对文章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首先,孙雅老师针对文章的不足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在理论机制上,孙老师认为应该更确切地证实智能投顾消除的是雨天的效应而非投资者本身具有的其他特征性效应,以增强文章说服力;二是应该考虑一些投资者的个体特征,如性格、风险态度等,而不只是投资者的投资次数。同样,陈茜老师也认为,文章在衡量投资者情绪时选择的变量更倾向于衡量的是投资者的投资经验。对此,陈宣妙给出的解释是通常来说投资者的投资经验越丰富,其在投资时受情绪的影响会越少。据此,陈茜老师进一步提出自己的想法,认为降雨也有可能通过影响投资者在正式投资前的其他行为而影响最终的投资决策,例如投资前的咨询行为等,因此文章需要通过更有说服力的验证将影响机制锁定在投资者情绪上。
第四位报告人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郑冯忆,她的论文题目是《中国服务业发展为何滞后?》。已占中国经济主导地位的服务业,其就业发展呈现着相对滞后的产业特征,将制约经济体的结构优化与高质量发展。基于以上背景,郑冯忆通过拓展新古典产业结构变迁模型,考察服务业就业与经济体恩格尔效应、鲍莫尔效应、资本积累效应之间的理论关联,解读驱动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回答中国服务业就业发展滞后的缘由。研究发现:来自生存性消费、禀赋性消费的恩格尔效应是推动中国服务业就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优质服务的供给不足、偏向于工业的高投资特征、长期偏低的消费率,以及工农业一直未能实现持续性的相对于服务业较快的技术进步,导致了中国服务业就业发展的滞后。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将化解服务业发展的结构不优,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迈向高质量发展。
报告完毕后,各位老师和同学针对文章的问题与作者进行了热烈的探讨。首先,有同学提问文章的数值模拟模型与真实数据为何在后期出现了分叉不拟合的情况。对此,郑冯忆表示这也是目前学界共同探讨的问题,现阶段多位学者的相关拟合模型结果都呈水平线,但服务业的实际发展是不断上升的,模型和现实存在矛盾。据此回答,该同学进一步对模型的参数设置提出了疑问。对此,郑冯忆表示参数的设置会随着业态的发展和模型的优化进行细微的调整,但多次调整模型参数后发现改变参数并不能解决分叉问题。陈茜老师则认为其可能的因素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或其他技术冲击产生的影响,这也是拓展模型需要考虑进去的关键因素。还有同学提问恩格尔效应消失的原因。郑冯忆解释,随着收入的上升,对农产品的消费存在一个需求底线且不会消失;而禀赋型消费的恩格尔效应之所以消失,是因为我国优质服务的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和生产需求。据此回答,该同学进一步认为收入分配的恶化也可能对模型产生影响。
第五位报告人是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何则懿,她的论文题目是《Low-skilled sector expansion and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evidence from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a》。她的文章利用国家5A级景区评选的准自然实验引致的就业需求冲击和采用双重查分方法,从经验上分析了低技能劳动力部门扩张对个体教育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导致适龄入学人口进入高中的概率显著下降了2.50个百分点。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这些影响是由适龄入学人口面临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上升所驱动的。作者还发现,受到影响的适龄入学人口的长期劳动力市场表现和认知能力较差,这表明旅游业发展对个体长期福利和地区发展增长存在潜在的负面影响。
报告完毕后,孙雅老师表示文章内容非常丰富有趣,同时建议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GDP进行异质性检验,陈茜老师认为可以从性别和城乡两个角度进行异质性检验,针对两位老师的建议,何则懿表示在实证过程中已经从这些角度进行了相关分析,但最终并没有发现显著差异。据此,孙雅老师进一步建议可以对部分5A型景区的具体定位进行划分,例如风景型、文化型等,陈茜老师则认为可以从不同地区拥有5A型景区的数量进行探讨分析。何则懿同学表示后续会采纳老师们的建议并进一步修改完善。
至此,第九届全国经济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平行论坛(一)第4组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