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张同蔚)2022年12月16日下午15:30,国际经济系列讲座在腾讯会议线上成功进行。本次讲座邀请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余心玎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围绕“全球价值链结构的量化方法”展开演讲。本次讲座由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何川老师主持。
近十年,全球价值链结构的量化及测度在学界引起越来越多关注,量化全球价值链该从微观企业入手还是从相对宏观及中观角度,即行业、国家等层面入手?全球价值链的测度中,贸易分解和生产分解有何区别?跨国公司在全球价值链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去分解、溯源跨国公司作用测度的增加值?此次讲座中,余心玎围绕她的两篇文章Measures of Participation in Global Business Cycles和《跨国公司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测度及其增加值分解与溯源》展开讲述,她从全球生产活动的细分归类、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度指数构成、跨国公司的投入产出表分析、全球GDP增加值的分解与溯源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全球价值链测度的方法论,最后介绍了该方法论在考虑FDI后的改进与结论。
讲座伊始,余心玎以国内外学者目前运用较多的研究方法作为切入点展开讲述。不同于部分学者从微观企业着手,她和合作者则从相对宏观、中观的行业、国家的层面入手,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对全球价值链进行测度。她指出,第一篇文章Measures of Participation in Global Business Cycles从生产分解角度对全球生产活动进行了完全分解,第二篇文章《跨国公司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测度及其增加值分解与溯源》则弥补了第一篇方法论的一个重要缺憾,即包含了外资企业在本国市场产生行为从而对全球价值链产生的影响,整体上为后续实证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法论和丰富的数据。
由全球生产活动的细分出发,余心玎介绍了基于增加值源头及结尾分解GDP的分类方式,将全球生产活动按照国家、部门分成了四类。第一类为纯本地生产活动(pure domestic),即生产活动各环节均由一个国家完成或仅有一个参与方;第二类为传统最终产品贸易(traditional final goods trade),与第一类的差别即消费环节包含国际贸易,相较第一类更为开放;第三类简单生产共享(simple production sharing)和第四类复杂生产共享(complex production sharing)则为剩余的、属于全球价值链的部分,即被本国创造后经历一系列中间品国际贸易活动,即不以最终品形式销往其他国家或参与方,需要其他国家增加增加值合作完成最终品,简单和复杂的生产共享区分于是否跨越边境超过一次,复杂生产共享指的是多次跨境串联的生产活动。她强调,前两类不属于全球价值链而后两类属于。
基于全球生产活动的分解,余心玎介绍了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的生成,根据投入产出表各行列的平衡关系,实现全球GDP的分解矩阵再分解,最终得到国家部门增加值的四种用途,从而计算得到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这个关键指标。
具体地以四个典型国家为例,余心玎分析和展示了俄罗斯、美国、中国和日本在全球价值链中各自扮演的角色。四国中俄罗斯是一个明显的特例,即前项(即贡献)参与度非常高,而后项(对别国投入的增加值)极少,余心玎指出,这是因为俄罗斯作为一个以能源出口为主的对外贸易国家,出口中能源占比高达90%,在价值链中处于最上游,因此俄罗斯的产出多作为投入品为他国使用,扮演者贡献者的角色。其余三国中,中国无论在前项还是后项都表现出了较高的参与度,余心玎指出,这也说明了中国的开放程度较高。
此外,针对所有国家参与度的进一步分析中,前项较高的国家普遍表现出后项也处于较高水平的特征,余心玎指出,往往一个爱贡献的国家也更倾向于使用,这是符合经济学直觉的。
但余心玎也坦率地指出,用这种测度方式计算得出全球层面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为13.8%,尽管相较其他文献较高,但仍偏低,特别是目前的统计结果显示全球贸易中接近80%均为中间投入品贸易,不符合经济学直觉。她指出,在后一篇文章《跨国公司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测度及其增加值分解与溯源》中,弥补了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市场生产活动部分的遗漏。
针对跨国公司生产活动,余心玎介绍了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境内分支机构的生产及贸易活动与本土企业的异质性,以构建识别和测度包括跨国公司活动的全球价值链新核算框架,即将一个国家增加值的创造活动按生产分解为纯国内价值链活动、传统最终品贸易价值链活动、贸易相关的全球价值链活动、FDI相关的全球价值链活动,以及贸易及FDI双相关的全球价值链活动五类,后三类都为全球价值链活动,其中FDI相关的全球价值链活动和贸易及FDI双相关的全球价值链活动都为跨国公司相关的全球价值链活动。根据东道国境内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之间的合作分工关系,可以进一步将跨国公司相关的全球价值链活动分解为“外资企业一外资企业”型全球价值链、“内资企业一外资企业”型全球价值链和“外资企业一内资企业”型全球价值链等三类,用以测度跨国公司在东道国价值链中发挥的作用。
基于该框架,余心玎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FDI相关的全球价值链活动约占全球GDP的10%,这意味着传统基于国际贸易测算的全球价值链活动被低估了近乎一半,且这一“低估”问题在高研发强度行业、高收入经济体尤为凸显;(2)与美国相比,中国制造业的贸易相关全球价值链活动占比较高,但FDI相关全球价值链活动则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3)中国FDI相关的全球价值链活动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来自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之间的生产关联。她强调,从跨国公司投资收益的分配情况来看,这种方法在贸易增加值统计上实现了从“属地原则”向“属权原则”的转变,而在“属权”口径下,中国的贸易顺差和美国的贸易逆差都大幅降低。
在讲座的结尾,余心玎也谈到了她对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思考:提高在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水平,是中国开放型新格局的必由之路。这一方面需要在改善营商环境,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方面加大力度,利用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善的基础设施等优势,加强引进外资力度,提高中国FDI相关GVC的规模与GVC参与度。另一方面,通过与欧盟和美日的跨境投资收入和属地属权增加值平衡的比较分析,改善当前跨境投资收入巨额逆差的情况,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盟经验,依托RECP和“一带一路”倡议契机,大力推动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组建新型的全球价值链,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何川老师对余老师的分享表示感谢。她首先简单总结了余心玎教授的分享内容,指出余教授与团队构建的全球价值链核算的新框架,既在理论上对传统增加值贸易和价值链活动核算框架提供重要补充,也对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模式和特征分析具有关键实践意义。她还鼓励同学们讲座后阅读余教授本次讲座中提及的几篇NBER工作论文及相关参考文献,以此巩固强化对全球价值链测度的理解。最后她再次感谢了余教授本次分享的有关全球价值链量化及测度的精彩内容。
余心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商务部全球价值链研究咨询专家。研究方向涉及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全球价值链等,先后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经济评论》、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China Economics Review、China & World Economy等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现有多篇NBER工作论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以及10余项省部级政策咨询项目、国际组织咨询顾问项目等,研究成果多次获得重要批示。所参与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先后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