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第五届全国经济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平行论坛(一)——分会场一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2018-05-19 10:54:41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 汪玉华)第五届全国经济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平行论坛(一)——第一组分会场于5月12日下午14:30-16:00在经济系会议室407会议室顺利举行,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舒扬老师、易鸣老师作为点评嘉宾参加了此次平行论坛。

首位发言人是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石大千,他带来的论文为《智慧城市建设能否降低环境污染?基于创新驱动的城市发展新模式》。由于已有文献大多都是研究城市化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或许忽略了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影响环境污染的效应,这为笔者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文章基于中国 2005-2015 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在熊彼特创新理论和波特创新驱动理论框架下,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并运用 PSM-DID 方法进一步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平均而言可以降低城市环境污染9%-24%。机制验证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技术效应、配置效应和结构效应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城市规模异质性研究表明,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不在于城市规模大小,而在于城市治理模式是否革新,技术发展是否进步。城市特征异质性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程度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的城市可以显著增强

智慧城市的减污效应,且人力资本增强智慧城市的减污作用最大。舒扬老师指出,后面的解释应该和机制联系到一起来讲好一个故事,会比单纯的为做异质性来做异质性比较好。

第二位发言人是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邓辉,主讲的论文是与涂正革教授合作的《行政管制与空气质量改善:来自中央环保督察的证据》。文章认为CEPS在一定时期的滞后基础上显著改善了空气质量,这种改善效果虽然不存在人们担心的“超前效应”和督察之后的报复性反弹,但持续时间不超过两个月;除了改善被督察地区的空气质量,环保督察还产生间接溢出效应,明显抑制了周边非督察地区由工业部门排放出来的 NO2 和 SO2。笔者使用断点回归方法评估CEPS这种“中国式”治理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在震慑效应、惩罚效应、动员效应的作用机制下,进一步将CEPS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分解为直接处理效应和间接溢出效应。会后,舒扬老师首先对这篇论文的质量表示赞赏,接着指出论文的异质性分析有些多余,以及需要加强文章机制方面的内容。

最后一位发言人是山西大学赵永斌,他的交流主题为“全国统一碳市场配额分配新方法探索:一种历史-基准趋近法的尝试”。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配额分配方法——历史-基准趋近法,并以计划纳入碳市场的 7 大行业、16 个省市为例,进行配额试分配。结果显示,历史-基准趋近法可以同时规避“鞭打快牛”和“拔苗助长”的问题,既能与企业自身减排成本相匹配,具有良好的政策协同性,比较适合中国碳市场启动初期,区域排放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易鸣老师表示,首先,文章中的历史-基准趋近法似乎本质上与初始版本的基准法似乎没什么区别,其次,文章中没有提出具体的判断标准,也没有给出好与不好的一个定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