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代昀昊 郭凯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论坛——主题论坛(二)于2024年10月12日下午在梧桐语问学中心明德报告厅顺利举行。论坛邀请了第四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获奖者、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万广华,第七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获奖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群慧,第七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获奖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刘守英,第八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获奖者、华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罗必良等四位嘉宾进行主题演讲,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徐长生主持。
主题论坛中,万广华教授分享了题为《The Social Welfare Effect of Trade Opennes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的文章,从贸易对收入和分配两个方面的影响解答了中国是否应该继续扩大贸易的问题。万广华教授指出,尽管贸易开放可能会加剧收入不平等,但贸易开放对收入增加的提升更为明显。总体而言,贸易开放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升是正面的。
黄群慧研究员以《以新质生产力支撑高质量供需新平衡》为题进行了汇报。黄群慧研究员提出要通过新赛道制度供给、传统产业升级、完善相关规则和发展耐心资本四个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从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协调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六个维度对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水平提出了建议。
刘守英教授以《乡土粘度、农民的城市权力与城乡互动》为题进行了报告。刘守英教授从乡土粘度和城市权力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民进入城市的意愿进行了研究,指出乡土粘性越高,农民从城市返乡可能性越大;农民城市权力的增加会促进农民进入城市,且农二代相比于农一代更愿意进入城市。同时,刘守英教授提出当前需要畅通城乡双向流动制度,加快构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权力体系。
罗必良教授以《新质生产力与“熊彼特-张培刚”生产函数》为题,从新质生产力的三大关键、新质生产力的催生逻辑和“熊彼特—张培刚”生产函数及其基要性变革三个方面进行了报告。罗必良教授认为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是其发展的动力,结合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和张培刚的工业化理论,提出颠覆性技术的引入、技术采纳与要素的创新配置和技术渗透推动的产业转型升级共同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增长。
第十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第七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颁奖典礼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论坛由我校主办,经济学院和张培刚发展研究院承办,活动为期两天,包括多场主题论坛、分论坛、故居参观、新书发布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主题学术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和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要精神,重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政治,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紧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重点领域,汇聚学界同仁共同探讨和交流,推动发展经济学在新时代、新格局下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