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第六届中国开放与发展研究论坛(二)——新时期中国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的机遇与挑战: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23-07-07 17:26:08点击次数:

第六届中国开放与发展研究论坛高级培训第二场于7月1日下午14:00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106会议室成功举行。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陈波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学术副院长王勇教授为师生带来了题为“新时期中国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的机遇与挑战: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的主题演讲。

王勇教授首先介绍了新结构经济学的发展历程:首先,我们为什么发展这门学科?第一,从中国社会科学的角度,国家在这方面高度重视,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亟需在这方面做出一些创新;第二,我们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第三,从中国经济学学术发展的角度,我们不应该只是学术的引进者,而要努力去做学术的传播者、走出者。其次,结合自身经历,王勇教授给出了我国经济学学术发展的四个阶段。

随后,王勇教授介绍了新结构经济学的核心主张。新结构经济学同时强调“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并提出有为政府的范畴,排除了乱为和不作为的问题,主张“市场主导、政府因势利导”的产业政策。新结构经济学强调政府的作用,要将符合禀赋结构的产业的比较优势真正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需要政府在硬的和软的基础设施上发挥有为作用,以降低交易成本。

IMG_9811

接下来,王勇教授从理论视角和政策视角分析新结构经济学的内涵并提出了该体系的两条逻辑主线。从理论视角来看,新结构经济学先看自己有什么,如何发挥当下潜在比较优势。新结构经济学强调禀赋驱动的产业升级与结构转型机制(JLW模型),即经济增长是与产业升级内生地同步,产业升级健康快速,总体经济增长就平稳高速,都是由禀赋结构推动的。总体生产函数的函数形式是内生的并且随时间变化,这是因为产业结构会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动态变化而变化。

在经济制度改革的建议上,新结构经济学主张紧密结合具体的发展阶段,以如何促进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作为改革的具体抓手,充分了解现存扭曲的内生原因,而后以恰当的政策工具、合适的优先序、合理的速度推进改革。因此,新结构经济学体系的两条逻辑主线为:一是发展或运行的最适宜的结构与政策;二是解决内生性扭曲问题、寻找最佳改革与转型政策。其中,扭曲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政府发展战略不匹配,二是结构或政策的不匹配,三是市场失灵。

IMG_9796

王勇教授介绍了新结构产业经济学与传统产业经济学的主要区别:一是突出发展阶段的差异性;二是强调禀赋结构的重要性;三是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四是重视“市场主导、政府因势利导”的产业政策;五是强调一般均衡与动态分析方法的重要性。

最后,王勇教授分别论述了我国经历的四个结构性过程、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的国际上的“三明治”压力以及我国经济的“垂直结构”特点。基于上述现实依据,王勇教授分析了新时代我国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的机遇,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政策建议。要从战略眼光出发,充分重视培育、扶持、保护我国大企业;立足文化自信,打造中国品牌;协调统筹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作用,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改革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的统购制度,以更好地促进创新研发;对于平台型企业,慎用“反垄断”制裁措施;促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地结合。

据悉,由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下属的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开放与发展研究论坛由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于2023年7月1-2日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举行,论坛分为高级培训与论文主题研讨两部分,特邀主讲嘉宾有英国诺丁汉大学副教授俞志宏和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学术副院长王勇副教授、国家级青年拔尖人才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戴觅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副教授陈晓平等。

本场主讲嘉宾介绍:王勇,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学术副院长、(终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曾任职于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与世界银行。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宏观发展、中国与印度经济、新结构经济学。论文发表于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等国际学术期刊以及《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等中文期刊。China and the World Economy共同主编,Economic Modelling、Latin American Journal of Central Banking副主编。担任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顾问、新结构经济学研究联盟秘书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特聘教授、辽宁大学客座教授。曾获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等多项学术奖励。曾主持承担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财办、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多部政策课题。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