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第八届全国经济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平行论坛(一)第4组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22-06-22 18:04:49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范乐怡)第八届全国经济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平行论坛(一)第4组论文研讨于6月18日下午13:30在线上顺利举行。来自清华大学的阮星仪同学、北京交通大学的朱峰同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徐卓君同学、厦门大学的谢骐宇同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雷恬漪同学分别就其论文作了精彩汇报,本场点评嘉宾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龙妍老师和孙雅老师。

第一位报告人是来自清华大学的阮星仪,她的论文题目是《如何选择赢家?晋升机制和个人绩效的实验室实验》。晋升是企业管理实践中激励员工的重要机制。这篇论文首次尝试在晋升情境下评估和比较两类机制:竞赛机制和投票机制。这篇论文研究了偏好、随机性和民主意见对晋升结果和个人绩效的影响。该理论预测,在竞争环境下,偏好和随机都不能提高绩效,外部投票优于内部投票。这篇论文的实验室实验结果证实了偏好的预测,但也表明在随机竞赛和确定性竞赛之间的表现比较存在性别差异,这是文献上的新发现。实验结果支持了对投票机制的预测,并表明在外部投票规则下:(1)被试的表现与竞争环境中被试的表现相当;(2)主体出于公平考虑,倾向于动态调整赢家选择标准;(3)被试能够识别并阻止机会主义玩家,从而降低道德风险。研究结果显示了六种机制对工作激励的不同影响,这可能有助于机构设计理想的晋升机制。

报告完毕后,龙妍老师对这篇论文进行了点评。她首先肯定了本篇论文从理论到机制,再到假设和实验检验,内容非常丰富,然后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第一,实验里有被试做了多少题和被试答对了多少题两个指标,最后评价performance的时候使用的是答对题数的指标,如果用两个指标对结果的影响都不大,也可以做一个robust check;第二,有几处理论预测和实验结果都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比如偏好和随机的部分,预测的结果都不完全一致,本文目前采取的方法是分别改变模型来适应实验情境,从而使假设和结果达到一致,那么作者是否有可能寻找到一种更加统一的模型框架来进行解释;第三,内部投票有两种规则,一种是每个人可以投自己的,另一种是每个人不可以投自己的,本文采用的是前一种规则,建议之后可以去尝试另一种规则,因为采用不同的规则可能会对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第二位报告人是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的朱峰,他的论文题目是《“二选一”以及歧视性定价视角下的平台竞争策略分析》。平台强制商家进行“二选一”是平台反垄断领域的重要话题,不同于已有研究假设全部商家均需进行“二选一”或完全没有“二选一”限制,这篇论文研究了双边用户多归属情况下寡头平台竞争时,对卖家实施“二选一”策略以及价格歧视对平台利润、平台定价与市场份额的影响。该研究结论认为:(1)平台强制卖家签订排他性协议是博弈的均衡结果;(2)相比较于排他性协议不被允许,平台自身利润降低,是一种“囚徒困境”;(3)出台禁止排他性协议的相关法律,客观上帮助平台企业走出“囚徒困境”。

报告完毕后,龙妍老师对这篇论文进行了点评。她首先肯定了这篇论文的切入点非常好,把是否将排他性协议本身作为一个策略选择放到博弈里来进行分析,然后得到该行为其实是一个“囚徒困境”这一结论,文中三家平台的例子也较好的验证了论文视角,文章整体比较合理。随后,龙妍老师提出了一点建议,本文模型中研究的是两个地位对称的平台,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地位不对称的情景,比如从直观的角度来看,在“美团”和“饿了么”之间,“美团”是一家更有势力的大平台,因此它可能会更有动力强制餐饮企业与之签订协议,并在这此基础之上对餐饮企业收费更高。对于平台反垄断,本文的基准模型可以解释一些现象,但从全局来看,这种不对称地位可能也是不能忽略的,所以建议作者在后期的研究或拓展之中,可以从内生选择的角度去切入,对现有研究进行补充。

第三位报告人是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徐卓君,她的论文题目是《随迁对儿童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这篇论文基于2010-2018年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了随迁对儿童认知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并探究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随迁可显著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通过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父母对子女教育支出和陪伴时间的增加是随迁儿童人力资本水平显著高于留守儿童的重要原因。该研究对于理解随迁儿童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及制定影响流动人口子女人力资本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报告完毕后,龙妍老师对这篇论文进行了点评。她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这篇论文在考虑机制的时候,主要着眼于父母的投入,但是实际上一般而言,父母之所以把孩子带到城市里,或者带到身边,其实很多时候考虑的是迁入地和户籍地的教育水平的差距,如果随迁儿童是在一些教育质量比较差的打工子弟学校接受教育,那么其实并未能享受到迁入地政府提供的支持。本文并未就这方面展开探讨,龙妍老师指出实证部分总体来说比较严谨,但是如果有可能的话,建议在机制上从学校方面进一步研究。

第四位报告人是来厦门大学的谢骐宇,他的论文题目是《科举与科技——基于人力资本的视角。人力资本不仅影响着当今的一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情况,而且在历史上对关键事件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持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是我们国家历史上一个最重要的人力资本制度,不仅影响了当时,而且对今天也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传统观点认为,科举制度阻碍了中国历史上的科技发展,但是这篇论文则持有相反的观点。这篇论文采用历史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科举制度对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发现科举登科人数与科技人物人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为处理内生性问题,这篇论文采用了各地区与科举考试地点的距离与各时段科举录用总人数的交乘项作为工具变量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研究结论认为:(1)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大约每903个科举登科人才能够带动一个科技人才;(2)讨论了从二品以上高官中进士出身比重,发现科举对科技的促进效应在高层次人才上有所削弱其次,并讨论了策论占科考比重的影响,发现策论比重越高,科举对科技的促进越强;(3)明清时期在科举考试与对科技的态度均有所变化,是导致科举后期对科技人力资本促进效应有所削弱的主因;(4)明清时期的科技学科发展在大一统学科表现为政府高度垄断,阴碍了该学科的发展,同时科技创新结构长期过于强调技术,而完全忽视了实验的作用,也严重地阻碍了近代的科技进步;(5)从长期看,科举对科技的影响仍然可以持续到近代和当代,这表明科举本身对人力资本积累是有效的。

报告完毕后,孙雅老师对这篇论文进行了点评。她首先肯定了这篇论文视角的新颖性,然后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一是识别问题,这篇论文正如作者说的存在很多内生性问题,作者如何使用工具变量帮助论文减少内生性问题还需要做进一步解释,此外还需要将与科技人物相关的概念解释清楚,因为在古代没有现代有科学家的概念,大家都是读书人,读者可能会认为科技人物和科举人物有重叠的概念;二是本文是做的地级市层面的研究,但本文跨度有一千多年,为什么是按照现在的行政区划做研究,可以借鉴其他文献的识别方式。

第五位报告人是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雷恬漪,她的论文题目是《数字金融与碳减排:理论与实证》,她从研究背景、理论与研究假设、研究设计和研究结论四个部分进行了汇报。数字金融是金融创新的结果,并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聚焦于数字金融与碳排放的关系,探讨数字金融的生态效应。基于地级市2011年至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能显著抑制区域碳排放强度,且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支持程度对区域碳排放强度均产生抑制作用,其中覆盖广度对其的抑制作用最强;(2)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金融的节能减排效应在未受到金融监管城市显著强于受到金融监管城市,在未列入低碳试点城市显著强于列入低碳试点城市,在城镇化率低的城市显著强于城镇化率高的城市,印证了数字金融发展的减排效用。(3)检验潜在机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通过促进产业高级化、绿色技术创新和优化资源配置三种渠道抑制城市碳排放强度。在政策启示方面,这篇论文指出为了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建立必要的相应的金融创新知识体系也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加快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好的去发挥数字金融在绿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报告完毕后,孙雅老师对这篇论文进行了点评。她首先肯定了这篇论文题目充分结合了时代所需,总体工作量非常饱满,机制等各方面写的很详实。随后,孙雅老师对机制检验方面提出了一些问题,这篇论文目前对三个机制仅仅分别做了一小段分析,在对每个机制进行解释的时候稍微有些仓促,建议从中选一两个最具有说服力的机制,把逻辑环节都清晰证明出来。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