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2012级经济学实验班本科生,获2015-2016年度经济学院自强标兵荣誉称号。曾获得2013年国家奖学金、麦克法登林少宫奖学金、2014年度中原地产奖学金、人民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囊获2014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以及“求是杯”全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赛一等奖。现保研至北京大学,攻读西方经济学博士学位。
她是顶着烈日、挤着公交,和队友扛着一箱问卷奔走于杭州、北京等地做社会实践的调研员,也是不舍昼夜、抓紧分秒、打造精品论文的数模人;她是专注学业、醉心学术、涉猎广而杂的“书虫”,也是不断尝试、突破自己、永远在路上的“行者”;她是同学心中“最棒的琪琪”,也是学弟学妹眼中“乖萌可爱、有强大磁场的好学姐”……实干,也许是对王琪大学生活合适的注脚;自强,又何尝不是她的四年经历的高度凝练。
自强,有着丰富的含义。用王琪的话来说,自强,更多的是意味着自信、自立。自信者,对自身能力的清楚把握与定位;自立者,思想上不依赖别人,做好分工之内的事。“不管是加权、项目、比赛,都靠自己的力量,实干,不会把过多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最靠谱的还是自己。”在团队中,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做好分工之内的事。王琪认为,有时候请教学长学姐可以更快地入门,但别人的观点仅供参考,未必全面,所以要独立思考,有自己的判断和认识。
强学者,勤勉学习也。修智者,德才兼备也。和大学经历的以及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相比,王琪觉得“学习是最简单的一件事”。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把握核心、主动总结、掌握规律、一丝不苟,“终南捷径”,大抵如此。尽管在一年级也面临选择过多的迷茫,但她理性地选择了把握当下,“既然不知道未来究竟怎样,那就先把眼下能做的做好,这样以后才会有资本去做各种选择,学习也好学生工作也好,把擅长的事做到极致,给自己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然而,王琪的数模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4年华中赛蓄势待发,炎炎夏日仍孜孜不倦,但是,她却在7月底数模基地的考核中被刷下来。数学建模是“心爱之物”,想想自己坚持了这么久,不能轻易放弃,而且对自己的能力有一定的信心,在朋友的鼓励下,王琪决定向老师争取重新考核的机会。事实证明,国赛一等奖的荣誉见证她不舍昼夜的付出,这份自信、勇气足以在数模基地留下有价值的一页。数模基地指导老师梅正阳在2015年7月的培训中,还会提起这件事,鼓励大家在数模的道路上要坚持下去。
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是北大夏令营的敲门砖。“做过数模的人都知道,如果在知网上搜相关的文章,很多都特别简单,一眼就能看明白,觉得一两天就能写完。可是自己又不想随便写,所以迟迟没有动笔,一直在等,等一个好的题目”王琪笑着说,“当时正在学高宏,灵感就是源于课本上的一个延伸”。和老师讨论之后,她便着手准备。“AER(America Economic Review)是学术界的顶级期刊,触及经济学最前沿的研究方向,所以我就看了很多上面的文章。”尽管本科生读懂AER有些难度,但王琪仍花了很多精力,“那时的效率很高”。“先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虽然达不到大师们的水平,但也能学得像模像样。”
宁缺毋滥,这是王琪进行学术研究的原则之一。北大汇丰商学院夏令营对语言要求较高,所以一开始她就用英文来写作,大概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文章的主体部分。“文章主要包括两个数理模型,没有数据,是纯理论研究。考虑到参加夏令营的论文大多是做的实证研究,做理论研究的很少;而且自己又学过高宏、高微、高计等,也是很大的优势,所以论文剩下的部分便拖下来了。”当时已经接近六月中旬,是继续做比较难的题目,最后可能写不完呢?还是,把难度降低,找一些数据简单地回归一下,做一篇完整的论文?“虽然夏令营一般都要求完整的论文,但我觉得,要做就做到最好。”王琪毅然选择了前者。
尽管是“半成品”,但这篇论文在夏令营中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重点是体现学术研究能力,体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最后的结果令人欣喜,北大经院、北大汇丰双双抛出的橄榄枝是对王琪学术能力的肯定。但这段坎坷、承受巨大压力进行选择的经历,让王琪在后来的保研经验交流会上,语重心长地强调“提早写论文”,“大三上学期期末、寒假就可以开始准备”。这样不仅有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选题、写作,而且也可以进一步润色、修改,尽善尽美。
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
直博北大是那么明艳,可是这背后,“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大学伊始,王琪并没有想着刷加权,但是她做好眼前事,每天早出晚归,在自习室内一点点增添日后做更多选择的资本;暑期社会实践,12个热血青年,满满的家国情怀的学子抱负,实践中遇到的预想与现实的落差不仅没有消磨他们的斗志,反而磨练了队伍,他们依然靠着相彼此的鼓励和内心的责任感坚持了下来,最终完成了前期问卷任务,实践作品在华中科技大学“求是杯”全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在团队的协作下,王琪在最后十几个小时之内完成论文的写作,“外面的天什么时候黑了、什么时候又亮了,我们完全不知道。”在截止时间前最后一秒将论文提交到系统的刹那,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
行百里者半九十,前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调研能力和科研素养,但在保研的征程中,还有最后一棒。大学下学期,从三月的迷茫,到四月的恐惧,五月的煎熬,六月的焦虑、担心、给家里打电话时的无助,七月的奔波和坦然,八月在北大经院和北大汇丰之间“幸福的纠结”,九月思前想后,犹豫不决,忍痛割爱,最终选择人文气质浓厚、学术资源丰富、大师学者云集的北京。每一次选择都必须是一次超越,每一次放弃都必须是一次升华,王琪这一路走来,绝不容易。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眼界、能力、平台,实干、感恩、谦虚,四年充实的大学生活,很难用一两个词来总结概括;滑冰、钢琴、保龄球,王琪也在一步一步成为自己憧憬的“丰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