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学生风采

【2016自强标兵】牛琴:不辜负每一寸时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2016-05-09 13:15:27点击次数:

牛琴,国际经济与贸易1301班。先后担任过团支书、班长等职,加权排名专业第二。曾获“经济学院自强标兵”、“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等荣誉。

学习——追求效率

在旁人眼里,学霸的课余生活一般都在自习室或图书馆度过,牛琴却坦言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在学习上。事实上,她经常忙于竞赛和科研,周末也得赶去武大修专业课,留给本专业的课程学习时间自然就不多了。而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更高的学习效率呢?牛琴给出的答案是“专注”,“有些同学上自习室带着手机,常常没看多久书就转而玩手机了。”牛琴笑言自己上自习室尽量避免带手机,这往往也不会错过什么紧急的消息。

此外,牛琴在上课时也保持着高度的专注,课后每每遇到一个知识点,她竟能够清晰地回忆起老师讲课时的画面,这大大减少了她课下复习的时间。一次考试,许多同学都觉得其中一道题超纲了,而她回想起了老师讲过的相似的题目,便顺利地做了出来。

大学生活中,我们经常抱怨课业压力大,学习时间不够多,可我们又无比悠闲地度过每一寸时光,那看似认真的学习实则是另一种挥霍。

竞赛——焚膏继晷

回想起数模竞赛的种种,牛琴显得轻松而愉悦。大二时,她接触到了数模并决定为之拼搏,充分的准备使她顺利地进入了夏令营。暑假她一个人呆在宿舍,时不时感到孤单,是数模的陪伴慰藉了她。几十个日夜的训练,从开始的枯燥而疲惫,逐渐变成了一种习惯,成了收官前的铺垫,以及此刻回忆时颇感幸福的一段岁月。

“数模竞赛不是单纯比拼个人实力的比赛,它更多依赖团队的整体协作。”一个参赛队伍由三人组成,分别负责建模、编程和写论文。牛琴在团队中的任务是写论文,这在外人看来这似乎是一项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可要想写出一篇出彩的、能为竞赛加分的论文却考验着一个人对模型整体的把握,着实不易。

“到了最后,大家建立的模型大多都很相似,编写的程序也只要运行成功就可以了,这时候比拼的就是论文的表达水平。”牛琴认为要将核心的建模方法以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使读者便于理解。好的论文是内容与表达的结合,要想写好论文也得有较高的建模和编程能力。

竞赛获奖为她的保研又添了一块筹码,然而牛琴更看重参加竞赛所培养的能力。凭借建模比赛中积累的经验,她在后来的科研实践上驾轻就熟,在自己撰写论文和研读他人论文时都更加得心应手。

双学位——不忘初心

大二时,怀揣着对法学的一份情怀,牛琴辅修了武汉大学的法学专业。每一个周末,早八点到下午四点,像一棵新苗努力吸收着老师的讲授,这绝不仅靠一时的兴趣维系,而是凭借着对法学的一腔热忱和自我要求才能坚持下来。

辅修法学在牛琴眼中也不只是为完成年少时的梦想,在谈及未来职业规划时,她考虑向经济法领域发展。

不让指缝中的时间溜走,也许就是她能兼顾学习、竞赛和双学位的原因吧。既然选择了风雨兼程,就一定能看到更远处的风景。

(记者:陶家骏)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