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马文丽 李海林)4月21日下午,“作育英才”沙龙第六期于经济学院307会议室举办,会议以“批判性思维与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邀请学院85级技术经济专业校友、长安私人资本创始合伙人屈向军,与学院师生代表展开深入交流。会议由学院院长张建华主持,学院党委书记刘雅然参会。

张建华在开场致辞中强调了批判性思维在新时代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其是学院“三大文化”中“创新文化”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支撑。

随后,11位学院本硕博的学生代表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围绕科研训练、职业选择、自我成长等方面,分享了他们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与应用,并就所思所困向嘉宾请教,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在“科研探索与批判思维训练”方面,2021级博士生文艺瑾认为科研的本质是质疑与求真,批判性思维帮助她跳出路径依赖,挖掘真问题;2024级应用经济学硕士生罗央其结合医科背景,强调跨学科融合的必要性;2024级应用经济学硕士刘兴泉从医保研究中的“反直觉结果”出发,讲述了如何以批判性逻辑修正研究框架;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双学位)2401班袁恺忻关注AI与经济学的结合,提出技术发展对人文社科研究范式的挑战,
在“职业选择与未来路径规划”方面,金融学2101班黄令姝提出“时间投资”理念,探讨大学阶段如何实现价值最大化;经济学(创新实验班)2301班李科分享了在学生组织中引导成员主动参与、反思与创造的管理实践;2024级应用经济学硕士杜同悦关注AI背景下经济学子的未来定位与职业选择;2024级应用经济学硕士生罗代洁认为面对激烈的就业形势,强化批判性思维能够实现自我能力突破。
在“自我认知与综合素养成长”方面,金融学2301班贾傲帆用“质疑的勇气、逻辑的力量、成长的自由”总结自身收获,强调批判性思维在社交、学业、生活多方面的广泛价值;经济学类2401班张熙函从AI生成内容的识别出发,提出信息爆炸时代中批判思维对于构建真实判断力的关键作用。金融工程2101班赵雨晨人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合理运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思维,构建真正有价值的创新路径。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屈向军回应了同学们关于“AI时代复合型人才应具备哪些底层素质”“批判性思维如何转化为创新实践”“未来职业选择应关注哪些方向”等问题。他结合自身多年科技投资实践指出,真正的批判性思维不仅是质疑,更是探索与重构。他认为批判性思维、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创新的三个重要要素,强调未来的创新人才应在坚实学科基础上具备跨界整合能力。他还鼓励经济学子增强底层逻辑训练,主动把握AI变革机遇,在复合型发展中寻求自我突破。

会后,张建华代表学院向屈向军赠送学院出版教材《经济学思维与观察》。

此次沙龙作为经济学院“作育英才”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不仅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与资深校友深度对话的平台,也深化了批判性思维教育的实践探索。未来,学院将继续以“三大文化”为引领,推动人才培养中专业理论素养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步提升,培养兼具批判性、创造性与综合能力的新时代经济学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