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宫奖学金

林少宫百年诞辰

​​林子久老师发言整理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23-04-23 16:41:43点击次数:

借此非常难得的机会,我想与各位分享当年我和父亲在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和感受,特别是在华科大(当时的华中工学院,简称华工)同父母一同在家度过的那11年的日子(1972-1983年,其中7年我是在华工校办工厂当工人,之后的4年在华工固体电子系读书)。

首先,父亲在生活上的节俭程度是外人很难想像的。比如,他用的床单被子,穿的衣裤和鞋子,几乎是旧的不能再旧了,有的物品用了一、二十年都该换了,经他整修还在继续使用。又比如,为了不浪费,父亲总会想办法去省一块蜂窝煤,甚至一张纸,使有限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还有,平常的剩饭剩菜从不轻易倒掉(除非明显变质)。记得我去美国后每次回来给他买的东⻄,无论是什么,他都要问一下价格,不希望为他花费。有一次我给他帶了一件意大利产的毛衣,告诉他是我用过的,穿不下了,他才肯收下。他自己节约,然而,对学生或周围的人,经常是解囊相助。

父亲对学术和事业上的挚爱和孜孜不倦的精神也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即使在文革受到冲击的日子里,或在炎热的夏季和酷冷的冬季,或在家务缠身的情况下,他每天晚上都会在书桌前学习办公至深夜,很少有过例外。

父亲对生活的爱好和兴趣却又是那么的广泛,他酷爱音乐和运动。他一生有3大业余爱好,小提琴,网球和桥牌,每一项都与专业人士切磋交流过,例如,他常去汉口中山公园与省网球队的教练、球员一起练球,有时也会把我母亲带上,骑自行车去。华工最早的教工网球场是父亲和球友邱静山副院⻓倡议下修建的。在父亲80诞辰和从教50周年,学校也举办过庆祝活动,那时,父亲仍还打网球。在早年的华工文工团中,父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曾和琴友参加了学校的文艺晚会,成功地演奏了莫扎特弦乐四重奏小夜曲和电影主题曲《洪湖水,浪打浪》。桥牌方面,可谓华工数学系的高手之一。

《华中大导师》2008年12月版对父亲有这么一句话,"他以敏锐的眼光发掘可塑之才,悉心教诲,尽力提携"。在我同父母住在一起的日子里,杨小凯曾经来过我家,父亲对他称赞有加,给予了热情推荐。还有父亲80年代初期的研究生,如田国强、艾春荣、宋敏、谭国富等,父亲对他们寄予厚望,为他们的深造积极创造条件。

父亲早年就与不少知名学者相知相识。最让我难忘的是父亲对赫维茨(Leonid Hurwicz)教授的情感。上世纪50年代初,父亲与赫维茨在课堂结识,那时,赫维茨给伊利诺大学经济系给教师班上数学课,作为博士研究生的父亲常去旁听,在讨论和请教的过程中逐渐与赫维茨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那时父亲的才学给赫维茨留下了深刻印象,赫维茨的学术造诣和人品为父亲所敬佩。1980年代父亲就坚信赫维茨一定能获诺⻉尔奖,为此一直关注着。不出所料,赫维茨在2007年暨90岁之际终于荣获诺⻉尔经济学奖。我2002年从加州去明州工作,有幸代表父亲去探访赫维茨及其家人(正巧,赫维茨的女儿和我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后来我也有幸代表父亲和华科经济学院参加了赫维茨诺⻉尔经济学奖在明尼苏达大学的庆祝活动和赫维茨90岁的生日聚会。2008年,我和家人参加赫维茨的追思会,在那里我遇⻅了⻨克法登和其他几位诺⻉尔奖得主。让我尤为感动和难忘的是赫维茨嘱托我回国时带给父亲的一封信,信中深情地回顾了半个世纪前他和父亲在校园里的交往,对当年父亲在经济学理论认知的敏锐度印象深刻。我清楚地记得,在庆祝赫维茨获奖的庆祝大会后,上千人排队逐一的向坐在会堂大厅⻔口的赫维茨和他的家人表示祝贺和敬意,而当我及家人经过时,赫维茨特地要我停留一下,并在纪念册上用他那颤抖的手签名留言,嘱咐我带给父亲,那时他已90岁的高龄了,不久后,他老人家与世长辞。

改革开放时,父亲已年过花甲,他和张培刚教授及一些数学系的老师创办了国内第一所在理工科大学里的经济学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目睹了父亲废寝忘⻝和勤奋忘我的工作。在今天的座谈会上我看到了不少父亲生前的同事和弟子,倍感亲切,特别是李楚霖老教授,当年同父亲有不少亲密合作。

最后,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对主办这一次纪念活动的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和参会的领导、嘉宾、老师和同学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