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张子悦)第七届中国开放与发展研究论坛研究论文研讨第二场于2024年5月26日下午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106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会议邀请了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何振宇、香港大学博士生周泽茜、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罗璇、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刘曈、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聂光宇共五位宣讲人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张斯琦主持。
何振宇以《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企业内技术溢价的影响:理论与中国证据》为主题进行报告。论文基于新新国际贸易理论的异质性企业模型分析框架,将服务作为一种投入品融入异质性企业的生产模型,同时结合劳动经济学中的“公平工资”理论,揭示了服务业开放影响制造业企业内技术溢价的理论机制。该研究填补了服务业开放影响制造业劳动收入分配的研究空白,研究结果有助于推动我国制造业在服务业开放的背景下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动态平衡,为我国调节不同群体间收入分配关系,实现共同富裕这一远景目标提供了新的政策参考依据。
周泽茜以《Vertical Industrial Clustering in China: Measurement, Patterns, and Impacts》为主题进行报告。她的文章考察了具有投入产出联动的制造业集群对中国新企业进入动态的影响。论文首先探究了具有上下游产业关联的垂直产业集群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以及如何影响新进入企业的选址来影响它的演化,接着继续探究企业如何从这种垂直产业集群得到好处。文章利用2007年的全国制造业投入产出表对1998-2013年中国制造业各部门的投入产出联系和企业层面数据进行了推断,发现横向集群受竞争效应影响,对新进入者有轻微排挤,而纵向集群对相关新进入者有明显吸引,且上下游集群是通过不同的渠道使企业获益。
罗璇以《投入数字化能否降低农产品出口隐含碳: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为主题进行报告。论文基于农产品贸易的持续增长对碳减排来带的巨大压力以及数字化环境红利的背景,研究发现:第一,投入数字化能有效降低农业出口隐含碳;第二,农业投入数字化通过成本效应和价值链效应影响出口贸易隐含碳;第三,初级农业部门、非OECD国家投入数字化对农业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减排效果更明显。她的研究对于加大数字化在加工农产品部门的投入和在农业精加工方向的发展,以及优化全球农业贸易结构、平衡农业贸易利得和环境损耗具有重要意义。
刘曈以《数字服务贸易开放与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为主题进行报告。已有研究大多从贸易成本、中间投入多样化对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而改文章深入研究了制造业企业在数字服务贸易开放下实现产品质量升级的路径,将国际贸易经典理论与贸易新业态特征事实有效对接,并将数字服务贸易壁垒这一新兴贸易壁垒纳入经典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研究发现,数字服务贸易开放指数每提高一个标准差,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平均提升7.32%,意味着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企业所有产品质量具有显著增速作用。
聂光宇以《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与系统性风险防范——一个分析框架》为主题进行报告。文章主要介绍了一个工具箱——GDSGE。GDSGE基于同步过度和策略函数迭代算法的全局方法,求解非线性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它允许用户用紧凑和直观的脚本定义经济模型,它将脚本解析为动态库,在c++中高效地实现实际计算,并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方便的MATLAB接口。他指出该工具箱可用于解决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资产定价等相关领域的模型。
会议最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波进行总结发言,对与会嘉宾的热情支持、各院校师生的踊跃参与和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据悉,由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下属的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开放与发展研究论坛由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于2024年5月25-26日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举行,论坛分为高级培训与论文主题研讨两部分,特邀主讲嘉宾有天津大学卓越教授,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中祥,香港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管理与商业策略系教授何国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吕越,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常任轨)、“贸易与金融开放”研究团队首席专家聂光宇等。
本场主讲嘉宾介绍:聂光宇,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常任轨),博士生导师,“贸易与金融开放”研究团队首席专家,上海世界经济学会理事,国际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计算经济学。研究成果发表于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Macroeconomic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独作),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China & World Economy,《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等国内外经济学顶尖期刊。荣获东方英才计划青年项目(原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浦江人才”、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金融学术年会最佳论文奖、申万宏源奖教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