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院新闻

新学期经济学院召开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25-02-16 09:50:14点击次数:

(通讯员:李曼菁)新学期伊始,为进一步推进学院人才培养工作,2月13日上午,经济学院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在307会议室举行,会议紧扣推进华中科技大学第五次党代会战略任务,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爆发带来的教育变革,深入探讨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学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情况开展研讨,院长张建华主持会议。党委书记刘雅然,副院长钱雪松、孔东民,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姚遂,党委副书记刘雯雯,各系主任、副主任,教师党支部书记及各科室负责人参会,共谋新时代经济学人才培养新路径。

张建华指出,此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是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检验,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他强调,此次会议既是对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对下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通过凝练经验、剖析问题,进一步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对接智能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需求,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着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学科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体系,为培育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随后,钱雪松从经济学院参与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情况和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基本情况展开汇报。他谈到学院通过修订本科各专业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质量监控流程、搭建跨学科交叉融合平台等举措,推动“以本为本”理念落地落实,从三个重点、四个保障等维度阐释了本科教育教学实践与思考,提出要进一步做好制度建设和资源整合,有效提升教学管理效能。

孔东民围绕科研育人体系建设提出改革方向。他从定位与特色、改革举措和制度保障三个方面介绍了学院的科研育人体系,提出可以进一步强化“AI+经济”交叉学科特色,聚焦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方向,构建“智能经济”学科群。同时深化推进“本科生科研导师制”,构建“学术启蒙-科研训练-创新实践”进阶培养链,助力学生学术素养与创新能力双提升。

刘雯雯介绍了学院“三位一体、六维赋能”的实践育人体系。该体系以“红色基因铸魂、专业实践强基、生涯发展引领”为核心,通过社会实践与思政教育、学科启蒙、科研训练等六个维度融合,不断完善学生四年全过程实践育人体系,组织学生在践行各类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助力新时代经济学创新人才培养。

自由讨论环节,与会教师围绕课程体系优化、本硕博贯通培养、师生互动机制等展开热议。大家积极建言献策,为进一步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张建华、刘雅然肯定和感谢了与会教师的建言献策,并就讨论议题作出了回应。

会议最后,刘雅然就新时代经济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要加强顶层设计,立足国家发展战略与学科前沿动态,科学构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经济学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统筹规划和布局,并以此为基础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二要坚持问题导向,在新形势下找准课程体系、专业特色等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和关键难点。三要精准施策,针对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等关键领域形成"一问题一方案"的改革路径。四要协同育人,通过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贯通、全方位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张建华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学科发展的核心在于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他强调,面对人工智能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经济学科必须主动求变。学院将聚焦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发展需求,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经济学科育人体系。针对教师讨论中提出的深化产教融合、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师生互动机制等问题,学院将建立专项工作方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系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同时,持续优化学科布局,搭建平台,为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的新时代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聚力前行。

此次会议为经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明晰了路径,凝聚了共识。学院将进一步落实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面对新时代新变化新要求,持续深化育人模式创新,奋力谱写经济学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