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学生风采

【自主创业】袁冬军:投身农村建设,勿忘初衷使命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2017-03-30 11:29:21点击次数:

【人物简介】袁冬军,经济统计学1301班学生,“滋农春天”——湖北滋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者和法人,曾任院级创新与创业中心副主任。

初生牛犊不怕虎

袁冬军出身农村,是从大山走出来的孩子,也是他家乡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曾经的他,忙于农活,放牛、养猪、砍树、挑水是家常便饭。在爷爷奶奶含辛茹苦的抚养下, “奋起为人”是他奋斗的动力。进入大学之后,袁冬军接触了更多“外面的世界”,曾经因为家境而自卑的他开始意识到必须要改变自己。

大一军训期间,在新生们忙碌奔波于各种学生组织和社团招募的面试中时,袁冬军已经瞄准了各大公司在华科的招聘。他自制简历,伪装成大四或者研三的学生,向自己心怡的岗位投放简历。出乎意料,他在笔试环节中竟被几家公司录入,成功晋级面试环节。这次经历使他开始思考,在这大学四年,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自己人生价值是什么。

除了这次“应聘”尝试,开学初,他在同龄同学热火朝天商议买单车逛校园时,另辟蹊径,计划向大三大四的学姐学长收购废旧单车,然后再低价转卖给新生。说干就干,他加入一些新生群,在全校各院系找学生当负责人,努力说服他们加入自己的卖买单车计划。虽然中途经历一波三折,但是他还是成功转卖出上千辆二手自行车。

胆大的他不会止步于此,刚刚大一的他还曾站在党委书记路钢和时任校长李培根的办公室里毛遂自荐,希望可以为学校做些事情,协助改善学生出勤到课情况。

童年时期贫苦生活带给他坚忍不拔的性格,而大学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和努力则是给了他乐观勇敢的人生态度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现在回首过往,他很感激那些曾经打击过他的人,正是这些挫折让他更加坚定自己信念目标。他说:“所有的嘲笑和嘲讽不过是成功的调剂品。”

结伴而行,风雨同舟

2014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双创一词迅速走红,全国掀起创业热潮,袁冬军也萌发创业想法。同年12月,袁冬军通过层层选拔,成功加入 “燧石”星火创业训练营。三天的课程,一天的路演,一天的走访,激发他更多创业智慧的火花。

2014下半年,在一个创业群里,他认识了李想他现在的合伙人之一。彼时的李想还在如火如荼构思自己的卖衬衫事业,袁冬军却早早就预见了这个事业的局限性,他直言不讳的说出自己的看法,不料这一席话不仅改变了李想创业的方向还让李想将其引为知己。李想常常来华科找袁冬军畅谈创业想法,也一直鼓动他创业。尽管内心沸腾着创业的激情,袁冬军却觉得时机不够。创业风虽是盛行,但人心还是浮躁,无法静下来做实事。2015年12月,李想等几人成立 “滋农春天”。在李想锲而不舍的邀请下,袁冬军在2016年3月终于答应加入这个创业团队。

在这个“大众创业、全民创新”和政府大力扶持农业农村大建“美丽乡村”的大背景下,渴望凭一己之力回报农村的袁冬军希望可以用自己和同伴年轻而稚嫩的肩膀,去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在一次去罗田村的实地调查中,他发现,虽然当地土鸡蛋品质很好,但有限的市场和高度竞争压力使得鸡蛋销路不好。这种现象的发生导致农民竟拿鸡蛋喂鱼。心痛之下,他产生了初步创业计划,即要收购农产品——天然好品质土鸡蛋,然后利用微信平台卖给消费者。第一单——在微信平台上线出售的八千土鸡蛋在短短两天之内全部售完。同年5月,“滋农春天”种子轮融资300万。

创业通常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七八月份,湖北不是暴雨就是高达四十多度,员工无法外出工作,公司也差点无法运行下去。创业低谷的时候公司账户甚至不到两百,工资无法下发。尽管内心压力十足,袁冬军却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这次“危机”,安抚团队,肯定大家的努力,并给大家一个对美好未来的规划,不忘初衷、坚定信念。在他满满正能量的传递下,伙伴们恢复信心。

2016下半年,团队伙伴提出借助“生态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举办几次活动后,他发现效果非凡,一次“生态游”给当地农民收入带来极大的提高。于是这个项目越走越远,从湖北偏远农村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处贫困农村。

想要走的快,就单独上路;想要走的远,就结伴同行。一路走来,袁冬军很感激自己身边的伙伴,他谦虚地说自己什么都不会,都是身边伙伴们努力的成果。

风物长宜放眼量

袁冬军说自己可以走到现在这个程度归因于三个因素。第一,他出身农村。幼年家境贫困、极大的经济压力造就了他坚韧吃苦的性格和很好的心里承受能力,可以在面对各种危机时临危不惧,鼓舞团队。第二,他有坚定信念。他立志投身农村建设,回馈社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这些都是他加入“滋农春天”的初衷,也是他自己背负的使命。第三,相信团队。作为公司总负责人,他既不事必躬亲也不指手画脚,而是信赖自己团队,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时刻肯定他们,鼓励他们。“生态游”想法正是团队成员主动提出,自己策划执行的。

袁冬军认为,自己在这个公司的职责不是具体的某些事务,而是把握发展大方向和挖掘人才寻找资源。他说:“欲成大业,必先‘抓’人”,人才对公司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团队灵魂人物,他坚信“功劳是大家的,错误是自己的”,把公司所有害怕创业失败的负担和压力揽到自己身上。同时,他多次强调领导者的“格局和眼界”,不斤斤计较于蝇头小利,而是着眼大局,从社会角度思考问题,不要执着于用商业价值去衡量每一个项目。与其他公司追着风投要投资相反,他说:“先做好自己,做好自己的产品,那么主动权和选择权就在自己手上,自然有人追着要投资我们”。

领导者心中有沟壑、有格局、有眼界,团队和睦、万众一心,创业之路才会越走越远。

(记者:余明锐 陈恺欣)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