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经济学院2019年第八次学术讲座:Sino-European Economic Relations in Times of Trade Wars, BRI, and AI-Development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9-03-18 14:50:41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翁丽影)3月15日下午,经济学院2019年第八次学术讲座在经济学院106教室举行。来自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Markus Taube教授做了题为《Sino-European Economic Relations in Times of Trade Wars, BRI, and AI-Development》的精彩报告。经济学院张建华教授主持此次讲座,徐长生教授、汪小勤教授、范红忠教授等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Markus Taube教授首先介绍道,中国和欧洲几十年来有着非常成功的经济合作,特别是互相投资活动十分密集。近几年,中国在欧洲的FDI已经大致和欧洲在中国的FDI持平,中欧之间的贸易也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据此,他判断中国与欧洲已经大致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用12年完成了追赶式增长,比历史上的经济体都要更快。Markus Taube教授还谈到,在中国和德国的双边投资活动中,德国企业由于其具有高技术标准、强产品生产能力等原因得到了中国投资者的青睐,而且中国投资者确保了德国企业除所有者以外的组织结构均能保持不变,使得不少德国企业所有者愿意将产权出售给中国投资者。这本是对双方都有益的经济合作,然而,近年来这种合作关系受到民族主义的考验。政府试图通过投资立法,来限制中国投资者在涉及国家安全领域的投资。Markus Taube教授认为,一旦政府真正开始了这样做,就不会停止,并且政府的这种家长式作风实质上侵犯了私人财产自由。

接着,Markus Taube教授畅谈了人工智能对中欧经济关系的影响。他认为,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很有前景,不仅中国政府在积极搭建开放的人工智能发展平台,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企业也在智慧城市、无人驾驶、健康管理等各个方面落点开花。当然,欧盟也积极倡导人工智能的发展,期待其发挥对经济的正面作用,但欧盟的态度要更加谨慎,要求其须在合适的道德和法律的框架下发展。Markus Taube教授认为,中国移动支付的流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对中国来说是正面的,但对欧洲来说却是负面的,欧洲在数据收集方面要更加保守,人们注重隐私,没有人愿意分享数据。不可否认,人工智能正在来临,他认为中欧之间应该通过对话,加强相互之间的理解,站在可以合作的立场上友好发展经济关系。

Markus Taube教授还讨论了特朗普政府侵略性的贸易政策。他谈到,IMF曾估计在没有冲击时中国的经济体量将于2030年超过美国,同时,中国的科技发展也很有潜力毫不逊色。在这样的情况下,中美贸易战就是“修昔底德陷阱”的体现,美国担忧中国的崛起,在试图压制中国。讨论中美贸易战不能只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还要考虑政治方面的因素。他判断,贸易战是个灾难,中美双方都在受损,目前中国的损失要大于美国,而特朗普政府不会轻易妥协,虽然目前德国在5G建设方面没有听从美国的指令限制华为,但最终结果还不能完全确定,毕竟欧洲一向与美国脚步一致。

最后,Markus Taube教授和参加讲座的师生进行了讨论交流。汪小勤教授谈到,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双方都在受损。Markus Taube教授表示赞同,同时,他提出,如果中国经济能够一直保持增长的话,中国可能最终会成为赢家,因为中国内部更加团结,而美国内部对贸易战的看法不一,例如苹果公司就曾公开反对美国加收关税。有听众谈到,目前欧盟也在改变对中国的政策,这对中欧经济关系的影响是巨大的。Markus Taube教授认为欧洲自然也对中国的崛起有所担忧,美国更在其中推波助澜,中欧关系变得紧张受到美国的影响很大。他的观点是中欧双方要互动对话,加强理解,友好合作。

Markus Taube教授是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University of Duisburg-Essen, Germany)墨卡托管理学院教授,东亚高等研究院院长,德国鲁尔都市孔子学院德方院长。此外,Markus Taube教授还担任各种顾问委员职务,是欧亚管理研究协会(EAMSA)主席。Markus Taube教授在产业政策和中国制度发展与转型领域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他对社会合作与创新的正式与非正式制度根源有着特别的兴趣。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