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2018年第六十八次学术讲座:当前贸易摩擦下的中国经济前景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8-12-28 09:31:35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郑冯忆)12月26日(周三)上午8:30,经济学院2018年第六十八次学术讲座在经济学院106教室顺利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张燕生教授作了题为《当前贸易摩擦下的中国经济前景》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经济学院副院长宋德勇教授主持,吸引了数位经济学院教授、青年教师和博士生的参与。

讲座伊始,张燕生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当下的经济形势。从短期角度,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IMF、WTO、OECD以及联合国贸发组织和工发组织数据对2019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预测都是下调,且预测2020年形势可能进一步恶化。原因则包含大国政治经济冲突加剧与世界主要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外溢影响。2018年,世界贸易、投资和制造业等领域的增长普遍企稳向好,却爆发了贸易战。IMF告诫如不能化解中长期结构性矛盾,下一次衰退将会来得更早,更难以对付。从长远角度,世界经济经过较长时期大国较量和秩序混乱后,可能会逐步构建一个世界经济新秩序,即欧洲大陆希望基于规则,美国希望本国优先,中国希望包容共享,此三者之间的妥协局面。

1870年至1913年期间,英国曾从推动自由贸易转向保护贸易。与历史相似,张教授以中国和美国GDP及占世界比重数据为依据,指出1990年至2017年,美国GDP占全球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中国则上升13.3%,全球化失控和中国不公平竞争是导致此局面的重要因素。而代表全球化的三个驱动:开放驱动、市场驱动、创新驱动则已经开始受人质疑,逆全球化与在全球化开始展开一场全球拔河。开放期是一把双刃剑,同时与兴盛期、风险期相重合,那么中国是否就像美国所认为的战略机遇期已不再呢?2018年12月13日政治局会议中提出,需辩证看待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继续抓住并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中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关于中美关系的发展,张教授指出自2009年开始,美国就在经济、政治与意识形态、战略与安全三大领域形成对华新范式。2018年至2020年将是最容易发生战略意图误判,导致形势失控的时期,在此期间管理好预期,换得企业、政府、民众适应大国冲突和博弈是关键。2020年至2025年是中国形势最困难、最严峻、最复杂和最危险的时期,金融、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与体制是三大短板,需在开放条件下补短板,用好香港,进行全方位国际合作,使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完善。2025至2035年是中美战略相持期,但只要坚持下来,中美将走向合作。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也指出世界将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应稳妥应对中美经贸摩擦,经济运行需稳中有变、变中有优。

最后,张教授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已经出现分化,经济和产出出现科技创新、结构转换、经济比重三方面分化。东部沿海地区已进入创新驱动阶段、中部内陆地区尚处于投资驱动阶段、西部省市则仍处于资源驱动阶段。并以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四个具体省份为例说明中国整体分化问题,以广东省为代表指出省内差距问题严峻,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与不平衡发展矛盾之间的关系。

在互动交流环节,经济学院刘海云教授指出贸易摩擦中的三个非理性阶段尚只是宏观表现,并以收入分配不平等为例,就贸易摩擦中的本质冲突与微观层面的表现与张燕生教授展开讨论。另有同学咨询张燕生教授关于全球化中新的三元悖论、2008年金融危机中中国的贡献等相关观点,张教授均以英国脱欧等事件进行了详细答复。

张燕生,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人之一。曾任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先后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世界银行EDI宏观处进修和工作。部分成果曾先后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国家发改委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中国发展研究奖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