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2018年秋季第七次宏观研讨班:为医疗而储蓄——时间不一致下的生命周期模型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8-12-21 09:27:42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陈亚会)12月20日晚,经济学院2018年秋季第七次宏观研讨班在经济学院402会议室举行,我院教师徐长生、范红忠、易鸣参加研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邹建文汇报了工作论文《为医疗而储蓄——时间不一致下的生命周期模型》。

邹建文首先指出这篇新的工作论文是在原来研究的预防性储蓄的基础上引入了行为经济学的因素。主要的研究背景是因为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居民储蓄率快速的上升,消费率快速的下滑。在国际贸易战频繁、国内资本积累已经过度的背景下,促进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的根本途径。并且提到关于中国居民消费不足和高储蓄率的原因,现有文献很多从预防性储蓄的角度进行解释。但是他指出不仅收入风险会引起预防性储蓄,支出风险也会引起预防性储蓄。很多研究已经指出从上世纪开始的包括住房、教育、医疗保障、养老体系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体制改革增加了居民未来的不确定性,是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而且从宏观层面看,从上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无论是卫生总费用、个人卫生支出还是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当前的很多学者主要是研究医疗保险政策对消费的影响,比如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都促进了居民消费,但是以上这些都是基于经验性的分析,没有研究医疗支出风险对生命周期储蓄行为的动态影响。而生命周期模型是研究居民动态行为的基准模型,提供了量化医疗支出动态影响的框架。其中,本文重点参考的De Nardi等人在2010年发表在JPE上的文章很具有代表性,就是在生命周期模型框架下研究了医疗支出对老年人储蓄的影响,发现医疗支出能解释很大部分的老年人的储蓄行为。后面陆续有文章在基础上加入了一般均衡,或者改变研究对象等进行研究。还有研究探究的时候在生命周期模型中加入了住房这一因素。之后还有研究探讨了医疗支出、遗赠动机、医疗保险等因素。本篇文章是考虑到现有的估计行为经济学下的消费—储蓄生命周期模型的文献还相对较少,因此在生命周期模型中引入了时间不一致,建立了一个带有医疗支出风险和时间不一致的消费—储蓄生命周期模型,通过匹配模拟的和实际的生命周期消费,利用模拟矩方法估计结构参数。进而,基于结构估计结果进行了一系列的反事实模拟,研究了医疗支出风险、遗赠动机、生存风险和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对于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影响。

这篇文章的主要贡献是在理论上首次估计了一个带有时间不一致和医疗支出风险的生命周期模型,扩展了国际上现有对医疗支出风险的研究。在经验上首次研究了时间不一致、医疗支出风险、遗赠动机、生存风险和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对中国老年人消费储蓄行为的影响,深化了现有对中国消费储蓄问题的研究。

本文的理论部分是基于三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建立了包含医疗支出风险、遗赠动机、时间不一致的理论模型。首先是构建简单的带有医疗支出风险的两期OLG 模型,指出当未来的医疗支出风险增大时,居民会减少当期消费,居民储蓄增加/居民持有的资产增加;然后是带有遗赠动机的两期OLG 模型,得出当遗赠动机增大时,居民储蓄增加/消费减小,居民持有的资产增加;其次是时间不一致下的三期OLG 模型,认为当时间不一致增大时居民会更多地在第1期和第2期消费,居民储蓄减少/居民持有的资产减少。此外,还引入了偏好、遗赠效用、预算约束、最低生活保障、生存风险等,并在加入时间偏好不一致后利用贝尔曼方程来描述个体的生命周期效用最大化问题,依次求解。最后利用模拟矩方法来估计结构参数。

本章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考察的老年人年龄段控制在60-80岁,并对收入、总支出、医疗支出等变量进行简单的平减处理等,且得出的描述性统计比较符合当前的实际。在具体实证部分,文章将对数医疗支出、对数非医疗支出和对数收入的估计值作为结构模型的输入变量。并求解出各结构参数,进行模型拟合后发现拟合效果非常好。之后还分别验证了每个变量的单独影响。首先在去掉医疗支出风险后,本文的结果发现消费会出现跨期替代,老年人在年轻的时候(60-80岁的前半段)会消费更多,资产则会相应下降,且在时间不一致下这种效应会被放大。其次,在去掉遗赠动机后,结果显示在指数贴现情况下居民在整个时期的消费都会增加,但是在时间不一致下,年轻时的消费更大,最后一期会出现断崖式下降。而在去掉生存风险后,居民消费都会略微增加。在基本去掉最低生活保障(设定为1%)后,居民的消费会略微降低;时间不一致下也是很小的变化。注意的是这里的最低生活保障不能完全去掉是因为完全去掉后无法保证居民的医疗保障。文章最后同时考虑医疗支出风险和遗赠动机的影响,结果显示年轻时消费会增加,且在时间不一致下会更大,居民持有资产也会非常大程度的降低。

最后文章给出相应的结论,即1)医疗支出风险和遗赠动机是影响老年人储蓄的主要原因,共同解释了92% 左右的老年人资产持有行为。其中消除医疗支出风险会使居民持有的资产降低56%,消除遗赠动机会使居民持有的资产降低71%。2)生存风险会抑制居民消费,但影响较小,消除生存风险后居民消费会提高5.49% 左右。3)最低生活保障会促进居民消费,但影响较小,几乎消除最低生活保障后居民消费会降低2.35% 左右。4)时间不一致下,老年居民消费存在短视,会更多地在年轻时期消费,医疗支出风险和遗赠动机对老年人储蓄行为的影响更大,共同解释了96% 左右的老年人资产持有行为

邹建文还与参加研讨班的师生进行了互动,并针对相关提问做出了回答。易鸣老师指出两个模型拟合都非常好的缺点是不能区别出时间不一致和指数贴现之间的差异,而且模型拟合本身并不能反映这两种区别,因为指数贴现是时间不一致的一种特例,如果在加入时间不一致后会出现一些不一样的结果可能会更有趣。邹建文指出暂时不能找不到自然实验来证明这一点。此外,易鸣老师疑问道为什么会考虑加入时间不一致性?如果只是考虑在模型上变化,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这样只是在理性模型上加入了非理性的行为经济,其实若能用理性模型解释就一般不会加入非理性行为。范红忠老师提问美国的医疗支出风险影响如何以及与中国的区别,邹建文回答道美国的医疗支出风险的影响很小,因为美国的诸如医疗保险比较完善。徐老师和范老师都在疑问储蓄和资产之间的区别,老年人的收入如何衡量,农村和城镇的区别应该比较大才对,并且指出若把房产加进来,体现不出储蓄,因为储蓄的行为资产一般是金融资产,所以还可以尝试只考虑金融资产。范红忠老师还通过举出一些实例,认为应该考虑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因为很多老年人的消费习惯都是长期保持下来,而与收入等没有关系。徐老师认为可以解释为消费游走假说,即上一期的消费习惯会影响后期的消费行为。邹建文表示会充分考虑和借鉴这些问题和建议。易鸣老师最后提到这篇文章在之后还应有更多的方向可以做,邹建文指出下一步可能会研究健康、住房、代际转移支付等影响老年人储蓄行为的机制,还可以细致刻画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最后还会考虑一般均衡的影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