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经济学院2018年第十八次学术讲座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8-04-28 16:45:12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刘丽华)4月27日上午,经济学院2018年第十八次学术讲座在经济学院106会议室举行。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邵帅教授做了题为“经济集聚的能源减排效应”和“城市化推进对中国雾霾污染的影响”的精彩报告。经济学院教授宋德勇主持此次讲座。

1. 经济集聚的能源减排效应

首先,邵帅教授介绍了论文的现实背景和学术背景。在现实背景方面:(1)经济发展转型与集聚经济兴起。“新常态”助推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式向内涵式模式转变、新型城镇化和“两带一路”发展战略的经济学本质是发挥集聚经济优势、“以点带面、从线到片”的区域集聚格局特征、城市群经济成为经济集聚效应的基本表现,如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集聚经济已经成为未来中国区域经济演化的主要走向和重要的增长推力。但是,中国同时面临着巨大的碳排放压力。(2)中国的节能减排政策目标。中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提出了节能约束性指标,即到2010年在2005年基础上单位GDP能源消费降低20%,同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中提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3)两大战略的“碰撞”与思考。经济集聚对节能减排的两面性:规模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那么,经济集聚对于节能减排而言是顺势而为还是背道而驰呢?是否能实现“双赢”?因此,有必要探讨经济集聚对节能减排可能表现出怎样的影响方向和作用机制。

在学术背景方面:(1)经济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已有文献表明经济集聚对环境具有负外部性,而另一些文献表明经济集聚对环境具有积极作用,而还有学者研究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2)经济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已有文献研究表明经济集聚对能源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而还有学者研究表明两者之间具有非线性影响。(3)能源消费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能源消费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能源效率的提高对减少环境污染具有积极影响,同时能源消费结构对环境污染有影响。(4)现有文献的不足:已有文献对经济集聚、能源效率和碳排放之间的两两关系开展了一些探讨,但是为发现将三者纳入同一分析框架而开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从经验层面关注了经济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但鲜见将其影响机制借助严格的梳理模型予以规范阐释的研究。对碳排放的时间滞后效应及模型的内生性问题重视不够,削弱了研究结果的稳健性和说服力。

其次,邵教授指出了文章的边际贡献:(1)首次通过严谨的数理模型阐释了经济集聚的节能效益和减排效应。(2)在同时考虑对时空滞后效应和内生性问题的条件下,对经济集聚,能源强度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考察。(3)从生产和消费两个角度对碳排放指标进行细化,分别考察了经济集聚对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的影响。

进一步,邵帅提出了文章的研究假说。假说1:经济集聚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倒N型”曲线关系,即随着经济集聚水平的提高,碳排放强度会表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假说2:能源强度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能源强度的提高,碳排放强度会表现出线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假说3:能源强度在经济集聚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然后,邵帅教授总结了文章的发现:(1)经济集聚可能同时具有节能和减排的双重效应;(2)经济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存在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种途径,能源强度充当了其中介变量;(3)碳排放和能源强度均具有较强的时空依赖效应:时间维度上的路径依赖特征、空间维度上的空间溢出效应。

2. 城市化推进对中国雾霾污染的影响

首先,邵帅教授讲述了论文的现实背景和学术背景。在现实背景方面:(1)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中国奇迹”。不断增加的经济总量和持续扩张的城市规模相伴而行;高速的经济增长以巨大的能源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代价;雾霾污染已呈现出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治理难度大等特征。(2)中国的雾霾污染治理力度:各地方纷纷出台雾霾治理目标和计划,如《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河北的“调度令”等。(3)雾霾污染的可能成因:二产畸高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低下的环境治理效率,同时城市群是否已经成为“污染群”也是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

在学术背景方面:(1)城市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可以从生态现代化理论、城市环境转变理论和紧凑城市理论几个方面进行分析。(2)城市化对环境污染的实证结论。部分研究表明城市化对环境污染有促增效应,另外一部分学者指出城市化与污染排放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城市化对环境污染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复杂关系。(3)城市化对中国雾霾污染的影响。已有的研究表明城市化对雾霾污染有正向的影响。(4)现有研究的不足。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难以对雾霾污染的经济动因开展系统的实证考察;城镇人口比重度量城市化水平存在指标合理性和数据可信度不够的问题;鲜有研究大多采取了面板数据模型的各种分析方法,较少考虑以雾霾为代表的大气污染所客观存在的空间相关性特征。

其次,邵教授指出了文章的边际贡献:(1)采用基于气溶胶厚度数据的卫星检测数据得到PM2.5平均浓度数据,并以灯光数据测算出城市化指标,数据更加真实可靠。(2)采用广义空间面板2SLS模型,在控制空间溢出效应和内生性问题的条件下,进行了较为稳健的经验考察。(3)从城市化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更加全面的考察了城市化对雾霾污染的具体影响。(4)考察了城市化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机制。

然后,邵帅教授总结了文章的发现:(1)在考虑雾霾的空间溢出效应并控制内生性问题后,城市化水平与雾霾污染之间呈不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而城市化水平与雾霾污染主要表现为正相关关系,表明城市化的确加剧了雾霾污染;(2)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表明随着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和城市化发展道路转变,东部地区雾霾污染将随着城市化进程得以缓解。(3)城市化深度与雾霾污染存在“倒U”型关系,而城市化广度与雾霾污染存在“U”型关系,表明城市化深度的发展有利于实现雾霾污染与城市化进程的脱钩,而城市化广度的发展最终不利于减霾治霾目标的实现。(4)结构效应是城市化对雾霾污染产生促增效应的主要传到途径,而技术效应的中介作用并不显著。

最后,经济学院教师舒扬、博士生梁榜以及其他在场的学生就文章的路径检验、灯光数据的处理、实证检验结果部分与邵帅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同时,邵帅教授还分享了做研究的一些心得体会,邵帅教授强调:写文章时,要先有思想然后再找好的方法;文章要找准创新点,研究贡献需要提炼清楚;要善于讲故事;同时,文章的规范性也十分重要。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