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经济学院2018年第十五次学术讲座:金融稳定框架:理论与实践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8-04-20 18:50:25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林源榕)4月19日晚上,经济学院2018年第十五次学术讲座在经济学院103教室举行,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陈亮博士作了题为“金融稳定框架:理论与实践”的主题报告。

陈亮首先介绍了金融稳定的概念,即经济体定价机制、资源分配机制和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交易对手风险、市场风险等)管理机制能有效发挥作用的状态。接着强调金融稳定(防范风险)是2018年“三大攻坚战之首”,对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影响日益加深。陈亮详细介绍了影响金融体系运行的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内生因素包括金融机构的信用、流动性、利率、货币、操作风险、信息技术缺陷、声誉风险、资本充足性等,金融市场的交易对手风险、资产价格失调、挤兑、传染性等,以及金融基础设施的清算、支付和结算体系风险;外生因素包括宏观经济波动带来的经济环境风险和政策失衡,以及自然灾害、政治事件、重大经营失败等风险事件。因此,在进行金融稳定分析的过程中,第一步是对宏观经济状况、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的相关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监测指标如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流动性比率等;第二步是对各指标反映的金融状态进行评估判断,判断处于稳定边界内、稳定边界附近还是稳定边界外;第三步是根据当前金融状态进行对应处理,如果处于稳定边界内则进行预防,如果处于稳定边界附近则进行救助行动,如果处于稳定边界外则进行处置。陈亮指出,具体存在数据统计、评估判断、工作协调三个方面的困难。数据统计方面,跨行业、跨市场搜集数据存在困难,统计部门过多、统筹协调也存在困难;评估判断方面,评判金融状态是否稳定的模型选用和阈值确定难以把握,可能出现误判错误或漏判错误;工作协调方面,需联合各部门综合预防处置、协调成本、明确工作职责。

然后,陈亮讲解了当前潜在的金融风险点,包括宏观杠杆率、有效需求不足、金融控股公司、非法集资、金融市场流动性、银行业风险、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跨境资本流动、保险市场等。接着,陈亮介绍了常用的金融风险处置手段。在监测评估方面,主要采用日常监测、现场评估与风险提示相结合的手段,其中现场评估包括检查表外业务、资产质量、负债业务、同业业务等。在协调救助方面,由政府、银监、财政公安等多部门协调联合,其中债权人委员会由银行联合构成,接管事项交由安邦,处置事项交由广东国际信托和海南发展银行。陈亮强调,我国金融安全网的三大支柱为最后贷款人、存款保险制度和微观审慎监管。

最后,在互动提问环节,现场的学生和老师就文章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针对支付宝带来的金融风险如何监管的问题,陈亮指出,目前支付宝只是一种支付手段,因此只需满足支付方面的监管标准。针对如何看待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关系的问题,陈亮指出,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永远是螺旋式前进的,金融创新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就要纳入监管范畴。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