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术观点

契约、组织与制度经济学系列研讨会(六):反腐败、隐形交易成本与居民消费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2017-12-27 09:29:00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 龚远姮)2017年12月26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第五十次学术研讨会——契约、组织与制度经济学系列研讨会(六)在经济学院407会议室举行,我院教师钱雪松、杨进和王健参加研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师左月华报告了她的最新研究“反腐新政、隐性交易成本及居民消费——基于消费终端的实证研究”。

反腐新政前,中国腐败问题严重,因腐败而导致的隐形交易成本居高不下,2012年以来,“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为代表的反腐新政陆续出台,在此背景下,左月华试图探究反腐新政的出台对腐败引致的隐形交易成本的作用效果及新政的实施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她表示,本文的研究贡献在于:一、运用动态面板模型探究了反腐新政对降低市场隐性交易成本的持续作用机制的稳定性,补充了对反腐新政的影响作用的中长期研究;二、系统性地分析了社会消费终端对腐败交易的的作用渠道,有效地弥补了腐败交易成本收集和研究这方面的研究空白;三、对反腐新政是否影响普通居民消费进行了多行业深入分析,研究证明反腐新政并没有降低居民消费,消费升级正在发生。

她首先介绍了现有的文献研究现状,已有大量的文献研究论证了隐形交易成本阻碍市场化发展,腐败是对经济有害的,而反腐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隐形交易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接着详细介绍了本文的模型处理,她以2012年反腐政策的出台为时间节点,她选取了我国零售业、酒业和文化体育娱乐的国内上市公司2009-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GMM估计,通过差分控制未观察到的个体效应,引入滞后的解释变量检验反腐新政的持续有效性。她强调本文的隐性交易成本主要指为维持与政府官员良好关系,获得更多便利,个人和企业所额外付出的不易衡量的腐败成本,并创新性的以企业预收账款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作被解释变量衡量购物卡作为腐败行贿的隐形成本。在模型中逐步引入调节变量与企业市场营销的投入情况等控制变量考察反腐的实施对降低隐形交易成本的效果及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研究结论显示:反腐能够显著持续地降低隐性交易成本,扭转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隐形交易成本增加这一作用趋势;腐败中介的替代效应不明显,反腐新政能够全面持续第降低隐性交易成本的结论是稳健的;反腐新政并没有减少居民的个人消费,反而促进居民自我消费与GDP增长同向良好发展,促进了消费升级和市场的正向竞争。

在互动交流环节,我院教师杨进、王健、钱雪松等就研究方法提出了建议,钱雪松表示反腐对降低隐形交易成本的故事可以继续深入,比如可以分区域研究,不同的地区由于异质性受到的影响必然表现出差异,教师杨进也对研究逻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左月华一一作出了回答并表示老师们提出的建议非常有意义会认真考虑。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