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院新闻

开发性金融进入华中大经济学院课堂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9-11-02 15:42:15点击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陈璠)2019年10月31日下午18:30,金融专业硕士选修课程《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践》开课仪式在经济学院101教室如期举行,开课仪式特邀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沈继奔就“中国开发性金融的改革与发展”讲授第一课,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副院长欧阳红兵、教授唐齐鸣,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田慧敏博士、王元伟博士出席开课仪式。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国家开发银行坚持“增强国力、改善民生”的使命,成立25年来,大力推进开发性金融理论和实践创新,支持“两基一支”、脱贫攻坚、棚户区改造、“一带一路”等重点领域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开发性金融办行路子,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院设立开发性金融课程是国家开发银行与华中科技大学战略合作的重要成果,是贯彻支持开发性金融可持续发展、为开发性金融培养高级人才思路的重要举措。国家开发银行-华中科技大学发展研究院为此进行了长期的准备工作,在一系列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践》教材,为开发性金融进课堂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已经将开发性金融列入本科和研究生培养计划,开全国高校开展开发性金融教育之先河。

课程伊始,沈继奔副院长详细阐述了中国开发性金融的改革发展历程,他指出,中国开发性金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投融资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199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1994年国家开发银行应运而生,2015年国务院明确定国开行定位为开发性金融机构;2016年国务院批准《国家开发银行章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开发银行围绕关键周期、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发挥重要作用,继续加大对新型城镇化、棚户区改造、脱贫攻坚、“一带一路”等领域的支持力度,谱写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新篇章,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价值更加凸显。

沈继奔副院长重点分析了开发性金融的理念与模式,他指出,中国特色的开发性金融就是依托强大的国家信用,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为存在市场失灵却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提供集中、大额、长期的信用支持,同时以建设市场和健全制度的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国特色的开发性金融在政府与市场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将国家信用与市场机制有效结合起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正如麦金农教授曾指出的,通过开发性金融的杠杆作用,中国能够解决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他还表示开发性金融既不同于传统政策性金融,也不同于商业性金融。

沈副院长深入阐述了开发性金融在中国的实践价值,开发性金融是传统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发展,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宗旨,依托国家信用,运用开发性方法和市场化运作,主要从事中长期投融资业务,以保本微利为经营原则,在实现政府发展目标、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性具体体现在支持国家“两基一支”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普惠金融政策,促进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开展国际合作,发挥逆周期作用,持续深化改革等方面。

最后,沈继奔副院长对开发性金融进行了展望。从全球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在经济稳定发展阶段还是应对金融危机阶段,未来开发性金融发挥的作用不会减弱,只会加强。党中央、国务院对开发性金融寄予厚望,开发性金融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在传统开发性业务、“一带一路”领域,而且在医疗、住房、养老等新业务领域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将在新的历史时期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沈继奔,现任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后导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研究员),中国投资协会常务理事,对宏观经济、金融、投融资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等有一定的研究,对政策性金融尤其是开发性金融理论和实践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在《中国投资》、《改革》、《管理世界》、《金融研究》、《财经研究》、《经济问题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微信公众号